图片详情
首页 > 图说建湖 > 详情
朦胧宝塔的传说与考证
1 / 1

  朦胧宝塔位于建湖县宝塔镇(原辛庄乡)境内,解放前后,该塔破损严重,塔呈八角形,地面残存三级,高五丈许,上两层四面开门,底层南面立户,北面佛龛处已被拆成一个窗户,故民间称此塔有九个半门。塔上端没有顶盖,四周的飞檐翘角因年久失修只留下一些残损的痕迹。远远看去,好似一座大烟囱。1989年,此塔重修,又放异彩。朦胧塔是苏北平原唯一的原貌保存较好的三层千年古塔,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可是,这座身姿并不雄伟壮观的古塔,却因它历史悠久而留下许多生动美妙的传说。相传此塔原是江南一座千年古塔,是地仙张邋遢拉到这个地方来的,拉宝塔的绳子是用砻糠搓的,张邋遢请人搓砻糠绳,别人怎么搓都没用。后来张邋遢亲自动手起了个头,说来也怪,别人再接着搓就搓起来了。现在建湖还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砻糠搓绳——亏的起头之人。再说那座千年古塔,要有九条牛拉才行。牛从哪里来?张邋遢就向当地养牛人家借,可是借遍全村,只借到七头,张邋遢迫于无奈,便找来两只蜗牛凑足。而他借牛并不把牛牵走,人家也只当是说了玩的。可是到了夜间,只见那七条牛不吃不睡,浑身是汗,口吐白沫,象是拉了很重的东西,大家觉得很蹊跷。第二天一早,村里果然出现了半截宝塔。村里人这时才明白,张邋遢是借牛的神力来拉塔的。拉的过程中,因为路远,还有半截没有来得及拉回,天已亮了,所以朦胧塔一直是半截。还有一种传说,似乎有些依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师征东时,兵营驻扎在盐城这一带的海滩上。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李世民单人匹马夜巡大营,不觉信马而行闯入了临近敌营的一片滩涂,正好碰上敌方巡营的主帅盖苏文。敌帅一眼就认出了唐王,便策马挥刀向李世民追来,李世民慌催征马落荒而逃,由于慌不择路,战马陷入了淤泥河。这时,李世民纵有浑身武艺,也施展不得。他没有办法,只得跳下马来,徒步逃命。当他逃到后来建塔的这个地方,发现有一口枯井,就跳下井去藏身。盖苏文追到这里,只见战马不见人,找了一会儿,盖苏文也看到有一口枯井,但井上结着一个完整的蜘蛛网,他想井里不会有人,便策马回营去了。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便派尉迟恭在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并在塔后建了座规模较大的净慧寺。因为李世民是“真龙天子”,被蜘蛛网蒙住,“蒙龙”演化成朦胧,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塔为朦胧宝塔。现在塔东北还有洗泥沟,据传就是李世民当年马陷淤泥河和以后洗马的地方。塔下枯井,也有传说:李世民在井里避难时,曾失落一条玉带在井中,年深月久,化作一条大蟒,将枯井打通东海。为了测这井的深度,有个铜匠将两头包铜皮的扁担失落井中,三个月后在东海滩上发现了。为了防止大蟒伤人和海水溢出,后来用铸铁板盖住了井口。关于朦胧宝塔建于何时,也有史料可查。宝塔所在地原属阜宁县辖下,《阜宁县志》载:“净慧寺建于唐武德三年,塔当同时建”,从文字上看,也是推测。那么,这座宝塔究竟建于何朝何代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1983年,当时宝塔大队群众想从铁板上找到一些依据,结果凿穿塔基内部五层砖,没有发现铁板,更没有发现通东洋大海的枯井,而发现一个地宫(地下室),地宫向下挖去两层砖后是一些横向铺放的大木头。在地宫中发现了石函一只,内有银棺一只(现存南京博物院)、“太平通宝”铜钱若干枚。银棺内有舍利子(高僧的骨灰)。当时将此情况上报省文管会,省文管会派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戚德耀和南京博物院倪明来建湖实地考察,银棺上刻有“元丰八年”字样,元丰为北宋年号,元丰八年是公元1085年。“太平通宝”也是北宋的货币。石函外雕刻的包袱巾上花草纹样像宋朝流行的纹样。地宫下横向铺放的木头是做地基用的,也符合宋朝建筑特征。没有发现唐朝的任何遗物。但从现在宝塔建筑结构、用砖较大、用石灰浆砌砖等特点看,像是明朝的建筑风格。他们将上述情况带回南京,经有关方面专家鉴定:该塔始建于宋朝,修建于明朝。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