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廖亮
晨曦微露,暖阳初生。
江苏天一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民航自动驾驶装备测试场内,无人驾驶的航空食品车缓缓向飞机模拟舱靠近,伴随着两者安全紧密对接到一起,天一公司“一键操作”智能化控制试验宣告成功;
上海某知名餐厅内,普渡公司自主研发的送餐机器人来回穿梭,小猫一样的可爱造型和丰富的互动能力引得众多客人注目;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井架高耸,鸿达公司国内首套175兆帕超高温超高压采气井口装置在这里大显身手;
北大西洋沿岸,一艘40万吨级货轮依靠神力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的牵引,稳稳停靠在码头边;
……
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建湖企业正以蓬勃之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
厚植根基谋长远
建湖企业历经40多年沉淀,一路蓬勃发展,呈现出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当下,建湖各类经营主体数量众多,其中企业占比颇高,在稳定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主引擎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担纲主力军职能;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可观,占城镇就业人数的较大比重,在富民增收进程中彰显出支撑引领价值。
建湖企业展现出的蓬勃生机,离不开扎实的产业根基与持续的创新突破。从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到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再到机器人、低空经济两大未来产业;从石油装备企业抱团出海,到凯嘉科技国产装备实现先进封装技术突破,再到普渡、海柔等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企业已成为建湖发展的关键力量。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随着“加快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深入推进,建湖企业在你追我赶中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在迎难而上中坚定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创新驱动激活力
建湖企业的潜能与信心源自何处?源自它们在市场浪潮中奋勇搏击,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不懈追求;源自它们立足实业、聚焦主业,不断做大做强的高标准要求。
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建湖这片土地上,更是展现出敏锐的市场嗅觉。它们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技改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一季度,江苏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台(套)的2MWh移动充电站,可实现8车连充,30分钟充满,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且所有技术研发均由企业自主完成。早在2022年12月建湖项目开工之际,益佳通便同步启动新能源研究院建设,设置研发中心、测试验证中心、检测中心和科技管理中心,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筑牢坚实科创基础。
江苏益佳通的发展并非个例。近年来,建湖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实践要求,积极实施量质齐升倍增、链群并举集聚、全面建链提速行动,助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找准各自竞争赛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持续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在建湖机械行业深耕40多年的环宇公司董事长吴金高感慨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我们才能勇立潮头,实现长远发展。我们每年都将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顶梁柱’产品,不断打造新增长点,把企业发展推向更高层面。”
数据显示,2024年建湖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显著,众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相继涌现,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精准服务优环境
近年来,建湖每年都会出台各类惠企政策,并安排相关牵头部门组建专门的政策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与项目申报指导服务,助力企业解决政策对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图读懂”让企业对政策一目了然,“一企一策”让企业能够免申直享,各类政策得以落细落实落到位。
去年,江苏华之益机械有限公司因订单量持续增长,急需进行“机器换人”。近湖街道为企服务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调研企业需求,及时帮助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使项目补助资金迅速直达企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如今,新设备投入使用,华之益成功拉开与同类公司差距,一跃成为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镍基合金和不锈钢堆焊厂家。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关键在于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建湖全力塑创“建效快”一流营商环境,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开展“企业大走访”,落实“六问四帮五清单”工作机制,及时收集梳理、交办督办企业反映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合力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让企业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大力弘扬新时代建湖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探索综合执法“综合查一次”新模式,实打实回应企业关切,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让企业家能够安心踏实地抓创新、搞经营、谋发展。
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满怀创新激情和争先勇气,建湖企业定将开创春潮激荡千帆竞的崭新局面,为建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