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夏海
建湖,一个被誉为“水乡明珠”的地方。
绿色生态,是建湖最为厚重的底色,也是发展最为持久的优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一项项“国字号”荣誉,让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板块的建湖名闻遐迩。
今年年初,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的小天鹅,穿越迢迢万里,掠过山川湖海,飞临建湖。两个月来,它们在这里栖息越冬,在水面上优雅游弋,在晨曦中翩翩起舞,在黄昏里低声吟唱……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成为建设江淮绿心的最美注脚。
鸟儿的专职摄影师,与一群小天鹅的奇妙邂逅
今年1月5日上午,建湖爱鸟摄影师徐正炎像往常一样,驱车来到颜单镇楼港村马鹿垛荡区拍摄。在村民单加健承包的藕塘深处,一群长着长长的脖颈和纯白羽毛的大鸟引起了他的注意。有着十多年拍鸟经验的徐正炎,感到这些大鸟以前很少拍到,不同于一般的鸟儿。于是,他找到这片藕塘的主人单加健,了解这些鸟儿的情况。
单加健今年58岁,是这片藕塘的承包户,从事莲藕种植近20年时间。“前两年,我家的藕塘也有这些大鸟,仅有几只,也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单加健介绍,这个冬天,它们又飞了回来,但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一下子飞来好多,一群一群的,真的从未见过。
听了单加健的介绍,徐正炎心里一阵欣喜,感觉这些大鸟可能是来自北方的大型候鸟。于是,他放弃了回家的念头,在这里一直守到天晚,尽可能拍到这群大鸟的游弋、嬉戏、觅食、飞翔等详细细节。
晚上,徐正炎将白天拍摄到的照片全部下载到电脑中,认真细看,精心挑选出20多张照片,与自己收藏的《鸟类图鉴》一书上的图片进行比对,还将照片发给同行鉴别。经过与多位同行交流,得知这群大鸟就是小天鹅时,徐正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着觉。
第二天一大早,徐正炎再次来到马鹿垛荡区拍摄。在这片藕塘里,小天鹅比昨天又多了一些。细心的徐正炎一只只数起来,竟然达到了200余只。这些小天鹅时而觅食嬉戏,时而静卧湖面,时而凌波踏水,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引吭高歌……为冬日的乡村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生机。
时隔三天,徐正炎又在建阳镇东尤村西尤庄一种植户的藕塘里拍摄,这里的小天鹅比楼港村还多,全身雪白的小天鹅成为旷野荡乡的完美点缀,仿佛世间的美好都融入其中。据附近的种植户介绍,入冬以来,这里的小天鹅一天比一天多,最多时达到了400余只。
徐正炎回家后,忙着将这个新发现告诉身边的人。他精挑细选了一些小天鹅照片,将它们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很快这些照片蹿红网络,招来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蹲点拍摄,还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因为“美丽仙子”小天鹅的到来,让这两个昔日偏僻沉寂的村子迅速火了起来,成为冬日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随着小天鹅在建湖越冬栖息的持续走红,各路媒体接踵而至,深入小天鹅栖息地采访拍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中国新闻》《正点财经》先后四次报道建湖小天鹅越冬情况,新华社以《遇见冬日浪漫“天鹅湖”》为题报道建湖迎来大批小天鹅栖息的盛况。接着,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盐阜大众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采访,多次进行报道。
生机盎然的生态奇迹,超1500只小天鹅落户建湖
建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地,位于江苏“1+3”重点功能区之一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境内湖、荡、河、渠,星罗棋布;湿地、平原、林网、田园,风情各异,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境内九龙口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更是被誉为天然的“金银滩”“聚宝盆”。
建湖西部湖荡湿地宽阔,是全球九条候鸟迁飞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枢纽。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来此繁殖、越冬、栖息……小天鹅正是这个“越冬大部队”里的一支。
2008年出版的《建湖县志》记载:境内共有鸟类100多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5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有5种:短尾信天翁、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有20多种,常见的有8种:黄嘴白鹭、彩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枕鹤、小青脚鹬。
“小天鹅,在天鹅中体型较小,以其优雅的长颈和全白色的羽毛著称,隶属于雁形目鸭科天鹅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全球范围分布广泛,主要位于北美、北欧及亚洲北部。小天鹅属于迁徙鸟类,在北极圈内的苔原地区繁殖,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的温带地区越冬,欧洲、中亚、中国及日本是小天鹅越冬的首选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历史上,建湖均有小天鹅在此越冬栖息的目击记录,但数量较少,种群数量一般为3~5只,单次监测种群数量超过50只已是极为难得。
盐城市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与市观鸟协会对小天鹅来建湖越冬进行两次监测。大量小天鹅越冬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颜单镇和建阳镇。颜单镇小天鹅栖息地位于建湖西南部,面积约17.6公顷(264亩),生境类型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生生物莲藕。建阳镇小天鹅栖息地位于建湖西部,面积约29.8公顷(447亩),生境类型与颜单镇一致,主要为水田生境,种植水生生物莲藕。
今年第一次监测是1月16日,在颜单镇楼港村监测到小天鹅种群,数量为50~200只。在建阳镇东尤村监测到小天鹅种群,数量较大,监测数量超过200只。
第二次监测是2月8日,建阳镇东尤村小天鹅种群数量已达1200余只。与之相距约10公里的颜单镇楼港村同步监测到小天鹅约200只,它们与黑水鸡、琵嘴鸭、针尾鸭、白骨顶鸡等越冬水鸟混居。
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科研监测部工作人员冉全介绍,建湖县内小天鹅数量的持续增加,首次发现超1500只,不仅是藕塘生境提供的浅水环境与丰富食物,加之人为干扰少、污染物少,从而吸引小天鹅在此栖息越冬,更是体现了建湖近年来在生态修复和鸟类保护方面的卓著成效。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鲁长虎惊叹:“如此规模的越冬迁徙小天鹅种群尚属盐城首次发现,在单个藕塘内发现如此大规模小天鹅群体亦是全省罕见。”
一群人的倾心守护,换来小天鹅平安越冬
小天鹅是迁徙候鸟,在中国,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越冬,偶尔也可见于西南的大型河流和湖泊地带,甚至有迷鸟飞抵我国的台湾岛。
它们常在水中缓慢前进,灵活地甩动脖颈以寻找食物。主要取食浅水区域水生植物的根、茎、种子,偶食少量水生昆虫和田螺等。“颜单镇楼港村和建阳镇东尤村都地处荡区,是建湖的莲藕种植基地,莲藕淀粉含量极高、营养丰富,是小天鹅嘴里的美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小天鹅生性机警,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只有水质良好、水面开阔、食物丰沛、安静舒适的水生区域,才能吸引它们“安营扎寨”。
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吸引了建湖及周边的爱鸟人士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通过他们的镜头,将一张张小天鹅照片和短视频传至网络,火速爆红。每天都有县内外市民纷至沓来,到此邂逅“诗与远方”。
为让小天鹅在建湖安心越冬,市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及市观鸟协会对小天鹅迁徙行为和其在建湖的栖息地环境进行长期监测,使用卫星追踪等监测措施,开展其迁徙规律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小天鹅种群的迁徙距离、迁徙速度、停歇时间和停歇次数,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
今年年初,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燕等专家来建湖调研,对小天鹅迁徙规律、生活习性和保护举措进行专业指导。他们建议,小天鹅栖息地严格限制人类活动,对因保护小天鹅栖息地而受影响的当地居民做好沟通与解释,并积极引导当地以此为契机,精心呵护小天鹅,让小天鹅留下来,成为建湖的“常住居民”。
随着这些小天鹅在家门口长期越冬,也为小天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颜单、建阳两镇和县相关部门行动起来,向周边广大村民发放倡议书,呼吁大家增强保护意识,用心用情留住小天鹅。劝说市民文明观赏小天鹅,切勿惊扰这些美丽的小生灵,携手共筑生态文明,一起守护这片江淮绿心。
楼港村藕塘承包户单加健,在小天鹅飞来的一个月前,才种植了藕苗,没想到藕塘就飞来了这群“天外来客”,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
单加健这位憨厚本分的农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自发投入到守护小天鹅行动中,坚持每天到藕塘边跑跑,向村里人和游客讲述小天鹅的故事,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如今,单加健已和小天鹅结下了不解之缘。
藕塘附近的周洪林老人,今年68岁,也是一位热心人,第一个向村里报名志愿守护这群小天鹅。这个春节,周洪林放弃了走亲访友的机会,每天三次到小天鹅栖息地巡护,向大家宣传不要靠近小天鹅,不燃放烟花爆竹;劝解拍客不放飞无人机拍照,不穿戴鲜艳服饰,让小天鹅安静地生活,避免惊吓或伤害它们。“这个冬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守护这群‘天外来客’,希望它们明年还会再来。”周洪林动情地说。
赵小青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也是一名热爱大自然的志愿者。在小天鹅栖息建湖期间,赵小青三天两头,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晴天还是阴天,都要深入到楼港村和东尤村小天鹅栖息地拍摄,一拍就是一天。白天辛苦拍摄,晚上还要精心制作短视频,上传到手机“朋友圈”,与大家一起交流拍摄技巧,分享护鸟知识,宣传保护常识。
凡人微光,集火成炬;点点星辉,聚光成塔。在建湖,还有像徐正炎、祁春雷、杨广华、孙晖、赵小青、纪咸华、周荣军等一大批爱鸟志愿者,年前年后,都忙着宣传保护小天鹅。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保护小天鹅行列中来。他们有着一颗热衷生态保护的公益心,通过摄影、短视频等大众媒介,认真记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传颂着水乡人爱鸟护鸟的佳话。
四个鸟儿的故事续写“江淮绿心”生态传奇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征程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生态筑梦,打造江苏最美“绿心”。
近年来,建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矢志不渝推进美丽建湖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和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不断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2024年,建湖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成功创成“中国天然氧吧”。
万物有灵,相伴而生。在推进建湖绿色生态建设的新征程中,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这里竞相传颂。
故事之一:2018年2月7日,在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观测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震旦鸦雀。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珍稀鸟类,有“鸟中大熊猫”之称。这种鸟类仅在芦苇丛中栖息,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2019年4月24日,震旦鸦雀首次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秘境之眼》栏目中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故事之二:2021年6月1日,在颜单镇沈杨村境内的盐洛高速公路建湖段出口枢纽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监测到8000余只鹭科鸟类在此筑巢安家、栖居繁衍,极为罕见。2006年,盐洛高速建湖收费站正式启用,十多年来,此处鹭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着周边树木绿化日益繁茂,鹭鸟越来越多。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成群白鹭在树林上空盘旋,场面甚是壮观,俨然一座鸟类天堂。
故事之三:2022年4月1日,在九龙口镇梅苏村,一对野生东方白鹳“夫妇”和三只小白鹳组成的“一家五口”,在60米高的高压输电铁塔上安家,自由自在地生活。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有“鸟界国宝”之称。据了解,这对东方白鹳“夫妇”9年前就在梅苏村搭窝安家,由候鸟变成留鸟,在水乡长期定居下来。
……
震旦鸦雀、鹭鸟、东方白鹳、小天鹅等鸟类在建湖落户栖息,已成为水乡的常客,这是建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见证。随着“生态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持续聚焦生态治理与保护,大力实施退圩还湿、退渔还荡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提高湿地生态质量,建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显著提升,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空间让更多的小生灵在这里繁衍生息,让水乡生机勃发。目前,全县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修复受损湿地1.5万亩,栽植湿生树木10万多棵,现有原生态湿地植被3000多公顷、植物157种、野生鸟类149种。
今年,首次发现超1500只小天鹅在建湖越冬栖息,为城市增添生机和活力,这份美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这是建湖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更是建湖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实证。
奋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生态答卷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鸟儿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鸟儿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
今年,超1500只小天鹅飞临建湖越冬栖息,用翅膀为建湖生态环境“点赞”。这充分表明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彰显建湖生态画卷越绘越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建湖始终视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国之大者”,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在全省率先关停44家化工和19家花炮生产企业,到推动低端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从“生态岛”试验区到“无废城市”建设,从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到创成全国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从推进“生态立县”到建设“江淮绿心”……一项项举措、一件件硬招,建湖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产业绿色转型,改善了投资环境质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阐释,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湖作为内陆县份,资源禀赋少、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环境尤为敏感和脆弱,这更激发我们一以贯之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鲜明提出“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立足当前的现实考量,更是向“新”而行的必然选择。
江淮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建湖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生态家底厚实,被省政府赋予“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发展定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大的机遇,也是策应战略部署、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所在。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全面、协同、创新、安全转型,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勇当先锋、争当排头。
后 记
今年开年最让全县人民惊喜的事情,莫过于“美丽仙子”小天鹅光临建湖了。
小天鹅这个突如其来的“天外来客”,装扮了建湖寒冷的冬天,给水乡增添了气韵与生机,也为建湖带来了泼天的美好和温暖。这份美好,收藏在建湖绿色生态拔节生长的乐章里;这份温暖,收获在广大市民宜居宜业的幸福中。
春暖花开,候鸟北飞。小天鹅结束在建湖越冬栖息的快乐时光,盘旋北飞。这群小天鹅由“歇脚”成“落户”、由“邻居”成“家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与心动的故事。
随着建设江淮绿心战略的持续推进,建湖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今年冬天,相信这个灵动可爱的小精灵还会如期而至,再次回到这个熟悉的第二故乡,建湖与小天鹅的缘分会一直延续下去。
在不久的将来,建湖人会有自己的“天鹅湖”,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小天鹅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