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汪萍
每年的4月1日被定为国际爱鸟日。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节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倡导人类与鸟类和谐共存的理念。
人们曾尝试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没有了鸟类,我们还能活下去吗?”结果从鸟类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鸟类可以为植物授粉、鸟类是大自然的清洁工、鸟类传播种子、鸟类改变了整个景观、鸟类维持珊瑚礁的生存、鸟类激发科学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果没有任何鸟类,人类可以生存下去,但结果更加艰难”的结论。
由此可见,鸟类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另外,从《诗经》中对鸟的描写,到《百鸟朝凤》表达的对太平盛世的期盼,鸟类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为文学艺术增添光彩。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鸟是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伙伴。从精神层面来讲,鸟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鸟儿是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伙伴已成共识。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拯救保护工程、加强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保护、加强科学研究以及强化执法等专项行动,保证了鸟类的种群资源状况总体向好,濒危鸟类数量稳中有升,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努力,鸟类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鸟类生存依然面临包括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狩猎等许多威胁,鸟类保护也面临新的挑战。除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公园等区域不受破坏,进一步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倡导保护鸟类从当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唯有让人民大众牢固树立爱鸟护鸟意识,将生态保护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才能让生态文明入脑、润心、见行,培育自主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自觉的生态文明习惯,共绘天蓝地绿水清、鱼儿畅游、鸟儿欢歌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