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高作镇:智能农机提升耕作质效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5-02-18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我县迎来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2月11日,在高作镇光明村孙大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管画面正在上演。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麦田里,伴随着螺旋桨的旋转声响,满载肥料的植保无人机在600亩的麦田上空精准作业。趁着降雨窗口期开展追肥,不仅能让肥料更好地被吸收,还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有力保障。这种科技感十足的春管场景,正是高作镇抢抓农时开展春季田间管理的生动写照。

农场负责人孙建介绍,当前小麦正处于返青至拔节的关键时期,科学追肥对夏粮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这个阶段施肥,具有三重效应:一是促蘖壮苗,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二是强秆抗逆,补充中微量元素能够增强茎秆韧性,降低倒伏风险,同时提升小麦的抗旱、抗寒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三是沃土养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既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又能保障幼穗分化,为后期提高千粒重奠定基础。

相较于传统人工撒施,植保无人机优势明显。每架次50公斤的载肥量,配合精准导航系统,实现了均匀撒施,作业效率更是提升至传统方式的20倍以上。孙建展示着遥控器上显示的作业进度和施肥轨迹,兴奋地说:“每台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250至400亩,配合即将到来的春雨,肥水耦合效应能最大化提高肥料利用率。”

高作镇负责人介绍,全镇已建立起“专家指导+智能监测+统防统治”的春管体系。农技服务队巡回指导,实时采集墒情数据,同时统筹调度智能农机开展作业。目前,全镇5万余亩小麦正在实施首轮追肥,同步推进沟系清理等管护措施。

无人机掠过,嫩绿的麦苗随风轻舞。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和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应用,在这个春天,科技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正在高作大地谱写着“藏粮于技”的新篇章,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芹 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