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建湖要闻 > 详情

聚焦“绿心”发力“千亿”, 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5-01-03

夏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盘点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热词非“江淮绿心”“千亿之城”莫属。在刚刚召开的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县委再次向全县发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赋能、绿色转型的动员令,吹响加快“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集结号。

新目标,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建湖正重整行装、筑梦向前,未来不易,未来更可期。

关键词:建设江淮绿心

生态立县是建湖的一大战略。建湖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最为厚重的底色是绿色生态。2024年,我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创成中国天然氧吧,对全县2755条河道全面检测、全面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新闻现场】 冬日的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水清景美,芦苇舞动。前不久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白骨顶鸡成群活跃在水面上,或嬉戏觅食,或振翅高飞,或追逐玩闹,不时发出欢快的鸣叫声,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爱鸟摄影师徐正炎常年在九龙口景区拍鸟。每天,他都要将自己拍摄的美图发在手机“朋友圈”上,与大家分享。一张张有趣、生动的美图成为江淮绿心建设成效的最好注解。

【报告摘录】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围绕“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全会解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都对“建设美丽中国”进行部署。建设江淮绿心,既是实现美丽建湖的重要一环,又是保证建湖生态底色的关键举措。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苏“1+3”重点功能区之一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江淮绿心新兴制造基地、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发展定位,主动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全面、协同、创新、安全转型,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勇当先锋、争当排头。

关键词:打造千亿之城

千亿之城是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里程碑,代表的是综合实力,反映的是产业能级,印证的是城市形象。2024年,我县在打造千亿之城的征程中勇毅前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全国百强县列第72位。

【新闻现场】 新年伊始,江苏亿德隆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轰鸣,机台运转,所有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一批批新产品下线、检测、打包、装箱,发往国内外市场。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冬至时节,水乡大地,无论是园区车间,还是项目一线,处处涌动着决战首季“开门红”的勃勃生机,始终保持着奋力奔跑的速度和热度,向着实现“千亿之城”目标全力进发。

【报告摘录】 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两个超千亿目标,是基于现实考量,立足建湖自身发展阶段作出的战略抉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做好了就是决胜题。

【全会解读】 发展县域经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打造千亿之城,没有预设路径,亦没有标准答案,必须靠改革探路,让不可见成为可见、不可能成为可能。实践中,我们要跳出“县域思维”,在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中找准定位、谋篇布局,在精准研判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发挥好民营经济发达独特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突破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培植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积小胜为大胜,带动总量叠加提升,加快实现跨越赶超,走出一条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具有建湖鲜明特质的奋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