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做好“加减乘除”法,运用听取审议报告、“双清单”管理、专项督查、专题询问等手段,努力构建人大监督工作闭环,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促进财政预算执行规范化。
制度创新做“加法”
2019年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建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制度,意见主要对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审查监督作出了详细规定,对监督方式、程序、工作机制、整改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做好审计整改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加法”。
清单销号做“减法”
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管理制度,做好清单销号“减法题”。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同级审”工作报告后,审计部门结合审议意见,对审计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制定问题清单,条目式列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条精准分解,明确整改目标任务和期限,压实各有关单位责任,提交责任单位办理。对照问题清单,被审计单位逐项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情况,逐一填制形成整改清单,并要在规定时限内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整改情况。
凝聚合力做“乘法”
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财经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会同县审计局督查科组成审计整改联合督查组,充分发挥人大和审计力量的“乘法效应”。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填制形成督查清单,并抽样现场督查。对整改不积极、不彻底的部门,发放限期整改通知函。年底,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审计整改工作专题询问会,会上对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合询问结果,督查组跟踪监督重点项目整改情况,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确保真整改、改到位。
除根固本做“除法”
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既重视解决具体问题,更注重铲除病根,做好除根固本的“除法”。坚持推动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不断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巩固整改成果,促进加强管理,完善政府及相关部门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达到标本兼治,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5年来,在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从85.27%提高到96.43%,完善各类制度43项。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王喆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