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审执工作主责主业,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坚持守初心、持恒心、塑匠心,答好为企服务考题,助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
守初心,答好“联动解纷”必答题
近日,涉及同一原告主体的5起买卖合同纠纷先后诉至县法院。据了解,该5起案件原告均为一家光伏企业。
“光伏产业既是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符合新质生产力特点的新兴产业。服务和保障好光伏产业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县法院民二庭庭长赵涌说道。
为圆满化解该系列纠纷,县法院即刻启动“法院+商会”诉调对接机制,协调县工商联驻院商事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一起调解。
承办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在详细了解案情后,第一时间进行磋商,制定调解方案。通过微信与被告公司取得联系,并对被告公司进行调研走访,初步了解到被告公司企业信誉度、发展运营情况等信息,以及被告公司拒不支付货款的原因所在。
在了解到被告公司系新成立的公司,因缺乏资金且对拒不履行合同产生的后果了解不深入后,法官决定采用“巡回审理+调解”的模式审理该纠纷。协同特邀调解员深入企业进行调解,积极引导各方从实际出发、多为对方考虑,并向原告说明被告公司的实际困难,以后还可以继续进行业务往来,促使双方当事人理性对待诉讼。经过承办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原告免除部分货款,被告公司当场履行剩余义务,支付案涉货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近年来,我院聚焦审判主责主业,依法妥善调处涉光伏、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纠纷15件,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高质量司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辖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丁扣萍表示。
持恒心,答好“助企发展”制胜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具有发言权。今年以来,县法院组织干警先后走访江苏正源创辉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盐城仁创砂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辖区34家重点企业,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
走访过程中,该院干警面对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管理问题和涉法涉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逐一解答企业在商事案件中遇到的债权困惑以及合同签订、履行等问题,详细宣传和讲解惠企政策,向企业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微提示》等宣传手册,获得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法官定期来到企业解答法律疑惑,让我们感到和法院联系更紧密了。但因为缺少沟通平台,有棘手的问题很难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方案。”盐城市人大代表、一企业负责人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
企有所呼,法有所应。为全力护航企业发展,2023年,该院开通“诉办好”为企法律服务公众号,构建一站式线上为企法律服务平台,积极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标准,将为企服务范围向网络空间延伸。
该平台设动态发布、诉求反馈、普法学堂、资产信息等四大子栏目,为企业提供政策介绍、线上沟通、法律讲解、破产企业资产推介等服务。同时,该院建立涉企法律问题交办、督办、会办制度,明确专班维护公众号运营,确保涉企法律诉求当日受理、当日解答。
今年以来,县法院借助线上平台与企业互动超150余次,线上解决涉企法律问题97个。其中,23项具体诉求的办理情况获“非常满意”评价,相关经验做法被上级法院推广。
塑匠心,答好“信用建设”加分题
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是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用修复能够引导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也是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进入执行阶段,县法院经申请人申请对案涉公司采取信用惩戒措施。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示其系资金链断裂导致未能按约履行判决书,但其正与其他公司洽谈,准备进行订单生产,遂请求解除对其账户的查封以及信用惩戒措施。执行法官在收到申请后,立即组织调查以及同双方当事人沟通,在进行细致的释法明理后,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同意解除信用惩戒措施,帮助其修复信用。
近年来,县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坚持失信经营主体“减存量、控增量”双线推进,出台《企业信用修复“暖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累计出具77份《信用修复证明书》,持续为“诚而不幸”企业注入生机活力。
企业信用不仅要修复,更需要维护。为提升败诉企业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意识,该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随文书发送《履行义务告知书》,告知当事人要按照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期限、方式和内容及时履行义务,以及逾期不履行将要承担的相应不利后果。
《履行义务告知书》在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敦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县法院已累计为各类涉诉主体发放《履行义务告知书》5359份,敦促670名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案涉标的10239.47万元。
朱涛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