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天价彩礼”正在改头换面、花样翻新。有些地方“天价彩礼”衍化成房子、车子、存折等。比如在山东、河南、甘肃一些县区,彩礼存在“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等说法。其中“万紫千红一片绿”是根据人民币颜色而来的通俗说法,包括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50元,算下来超过15万元;“一动”则指小轿车一辆,“不动”指在城区有一套房子。
而为了让“天价彩礼”变得“名正言顺”,一些农村地区将彩礼改称“恩养钱”。男女订婚时在明面上不提“彩礼”二字,双方家庭也不直接对外说要多少钱娶媳妇,改成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钱。
这些新动向值得注意,它们实质上是一些地方面对国家强化彩礼治理的“见招拆招”,地方治理触角也应该根据这些新变化应时而动,适时出击。
近年来,为了尽快遏制“天价彩礼”,从中央到地方,都发布了各种文件开展彩礼治理。比如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提出治理目标是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各种严格要求与雷霆手段之下,一些地方的“天价彩礼”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彩礼向来打着传统民俗的旗号顽强生存,具有浓重的历史烙印与较强的民间性,也因此,短时间内扭转局面并不现实。就比如一些地方会不断开发出新手段,给“天价彩礼”套上新马甲,以规避监管,延续陋俗。
不得不说,不管冠以什么名头,“天价彩礼”终究是不合理的存在。作为一种彩头,或者父母辈对小夫妻的经济支持,男方量力而行拿出一定的彩礼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自愿与适度。如果彩礼被扭曲成婚配关系中的筹码,男女结合成了插标卖首的游戏,这就违背了恋爱与婚姻的本来价值,必须得到纠正。
因为天价彩礼,我们看到了太多苦涩的爱情悲剧:棒打鸳鸯的有之,对簿公堂的有之,双双殉情的极端案例亦有之。一出出啼笑姻缘的闹剧不时上演,让社会对“天价彩礼”的痛楚更加深刻。整治“天价彩礼”,不管阻力有多大,都应该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一方面,各地要继续凝聚共识,清晰认识到“天价彩礼”是陋俗不是传统,综合各种治理手段,因地制宜,坚决矫正清理“天价彩礼”;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持续改善社会风气,靠道德教化与文明濡染实现移风易俗。在此方面,地方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可以通过形式灵活的政策宣讲、理念普及,提升公众认知,让人们内心真正建立起对待婚姻的敬畏感。
作为核心当事人的新人,更要认识到,彩礼不是拥有幸福婚姻的前提条件,正如那句话所说的,“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定了价格”。及早告别彩礼执念,让爱情摆脱物质的束缚,婚姻才能算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