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产业 > 详情

朱相桂: 奋斗拓荒路 坚守至臻初心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4-04-29

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开设“劳模在身边”专栏,对我县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事迹进行宣传,引领全县广大劳动者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建湖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将一家在牛棚创办的皮鞋厂发展成为“中国鞋王”,创造连续13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辉煌历史,成为苏北民营经济的一面旗帜。朱相桂,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创业者,在水乡建湖缔造了一个中国鞋业传奇。

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同时是十五、十六、十七连续三届全国党代表……在举不胜举的荣誉和光环下,朱相桂的初心始终未变,那就是要让家乡人民过上好日子。

1978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犹如春风吹绿祖国大地,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敢闯敢干、敢“吃螃蟹”的朱相桂决定辞掉砖瓦厂合同工的“铁饭碗”,回到村里带领村民一起拔“穷根”摘“穷帽”。经过一番讨论调研后,他和村里几个头脑活络的青年用生产队的仓库做车间、牛棚做宿舍、猪圈做食堂,在村里办起一家皮鞋厂。“创办初期,皮鞋厂每天都会遇到若干困难,只有咬紧牙关一个个去解决。”在回忆艰难辛酸的创业阶段时,朱相桂说。

皮鞋生产出来了,销售也是问题,他和同事们挑着鞋子沿街兜售,尽管遭到冷嘲热讽,但还是凭一腔热情和坚持打开苏北和东北市场。村办企业没有资格参加订货会,他们就满脸谦卑地去敲参会代表的房间上门推销。就这样,他们的皮鞋在国内市场逐步打开局面。1984年,朱相桂带着鞋子进军上海滩,与上海中华皮鞋合作,贴牌生产中华牌皮鞋,与上海第二皮鞋厂、上海市土畜产公司合作,生产出口皮鞋,生意越做越大。

1991年,森达集团成立。此后,森达人在朱相桂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93年,森达接受国家鞋类检测中心检验,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个皮鞋生产企业,森达集团也荣获“中国鞋王”称号。1997年,森达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皮鞋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冠名权。2004年,森达与海尔、五粮液、联想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森达更是创下连续13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辉煌历史。“做鞋就要做最好的。创名牌,要知名,不知名怎么变成名牌;要择优,这些方面我们都在研究。”胸怀全球市场的朱相桂,至此有了创世界品牌的自信。

为做出全球质量最好的皮鞋,朱相桂将目光瞄准“制鞋王国”意大利。因为在这里,他看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最精湛的制造工艺和最时尚的皮鞋款式。朱相桂一下子豁然开朗,深知“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他,高薪聘请著名制鞋专家马尼龙格等人。在他们的倾情加盟下,森达皮鞋无论是质量还是款式都站在了世界前沿。通过不懈努力,森达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国际鞋商发展业务关系,产品销往全球鞋业高端市场。

1998年,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16.5%反倾销税,导致当年广交会上鞋类产品订单数量骤减。然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欧盟反倾销不仅未对森达造成冲击,反而助推森达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当年9月8日,朱相桂在北京宣布:森达经过筛选,确定由意大利阿历桑德·尼科莱迪、百罗利和法尔卡三家著名鞋厂贴牌生产森达牌皮鞋。这种“销地产”的营销模式,不仅开创民族鞋业品牌输出先河,而且改变中国制鞋业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历史。从无牌创业到贴牌生产再到被贴牌生产,森达使中国制鞋业与国际制鞋业进一步接轨。“视今天为落后”是森达的企业精神,也是朱相桂的人生态度。从21世纪初开始,森达集团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IT、热电公司纷纷建立,由足下起步的“森达”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截至目前,朱相桂和他的企业累计向建湖纳税20多亿元,创造几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创业者顺应时代潮流,在建湖创新创业,投身商海、兴办实业,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党给予我们政策,让我们搞企业。当企业创造出物质的时候,就应该回报社会。”这是朱相桂坚定的信念。

朱相桂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也是社会公认的慈善家。他始终怀着浓浓的乡情,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为镇南村的老人办社保;设立百万元基金助力“希望工程”,资助孤儿重返校园;出资改造森达小学,帮助患白血病的儿童和困难家庭……暖心义举饱含着朱相桂感恩父老乡亲的大爱。他常说,要勤俭办企业,但做慈善要大方。

感恩和回报是他经常挂在嘴边、放在行动上的话语。现在,朱相桂带着那份曾经出发的信念,仍奋进在家乡的这片热土。

李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