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2月20日,县委宣传部、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举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发布会。县生态环境局主发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广旅局、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分别围绕全类型推进国土空间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旅游影响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介绍相关措施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建湖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源头治理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高位推进,更高站位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县委、县政府一着不让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国之大者”。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报告,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现场调研;县政协定期对生态环保提案进行对口协商和专题督办,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以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统揽,擦亮绿色生态金名片,走出一条具有建湖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强化考核激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乡镇(街道、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指标比重稳中有升。
坚持生态优先,更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谋划生态布局,依托全县自然生态禀赋,积极推进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22 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打造里下河地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形成“一岛一环四廊”的县域生态空间格局,不断夯实美丽建湖建设基础;加快推进生态创建,持续加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部省对接,积极推进43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典型案例5个,创建工作获得省生态环境厅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建湖县擘画湿地保护蓝图,厚植生态富民底色”案例被评为2022年度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助推产业绿色转型,聚焦县三大主导产业和6条重点产业链,完成15个县重大项目环保服务,冈西软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6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江苏那美实业五金车间自动化操作替代人工项目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清洁生产典型案例,江苏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坚持质量为要,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深化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专项治理,实施重污染天气管控、臭氧和扬尘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攻坚行动,101项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门联治,持续开展“消劣提质争优”水质攻坚,切实加强农田退水、养殖尾水、支流支浜等三个方面管控,强化直排、偷排、超排、数据造假等四个方面执法,推进生活污水、养殖粪污、“六小”行业、农村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等五个方面治理,完成全县2826个入河(湖)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4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13个关闭退出化工企业和高风险遗留地块落实风险管控措施,8个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重点园区和1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周边监测,编制《建湖县“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无废城市”58项指标、20个项目建设,全县549家小量危废产生单位纳入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管理,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100%”。
坚持环保为民,更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方面加快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36件、反馈意见2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8件,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8件、反馈意见4项,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9件,已全部整改完成;反馈意见13项,已完成整改11项,剩余2项按时序进度推进。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市污防监管平台和“12345”“12369”热线作用,系统梳理群众举报和环境涉访涉诉事项,通过专项交办、跟踪督办、领导包案、集中攻坚等多种方式,着力化解餐饮油烟、扬尘、噪音、异味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925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我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我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明确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耕地保护责任,坚持党政同责,有效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加强对各镇耕地保护绩效评价;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近三年全县耕地面积保持逐年上升趋势,耕地质量总体也有所提高;完成“三区三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做好工矿废弃地修复治理工作以及全域整治生态修复工作。
近年来,我县重点围绕“生态旅游+”方面开展工作,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把良好生态基底作为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九龙口以生态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建成国家4A级景区九龙口湿地公园、国家3A级景区荷花漫和淮剧小镇。九龙口景区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获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首个“双框之城”。双湖公园曾是废弃窑塘,现打造成苏北最大城市生态公园,成为“城市绿肺”,并将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江淮戏苑坐落公园内,增添了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休闲会客厅”。“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定位要求,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着重在做足生态底色、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扩大生态文旅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县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
九龙口坚持以“生态为本,文化铸魂”,全面推进生态湿地修复工作,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完成各类投资16亿多元。如今,九龙口湿地正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共享的乐园。生态系统不断优化,九龙口湿地现拥有原生态湿地植被3000多公顷,维管植物54科114属157种,鸟类16目44科149种;生态品牌持续叫响,湿地公园荣获湿地艺术创作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九龙口首届荷花节暨第八届全国荷花品种展,建成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经济效益提质增效,近年来,湿地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营收的增幅都在20%以上,湿地修复工程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与创收机会。九龙口旅游度假区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九龙口将继续增加资金投入,用于生态湿地修复,培养专业人才,强化联动机制,加大对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力度,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保护率,全面加快九龙口生态湿地修复工作提质增效。”
周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