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文明植阡陌 乡村绽新颜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3-11-22

近日,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发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典型案例植根传统、因地制宜,注重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创新探索方式方法,让村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生动展现了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其做法和经验可学可鉴,将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文化记忆。入选案例中,各地立足自身文化禀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涵育作用,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鄂族村位于祖国版图的东北角,在当地鄂伦春民俗馆内,桦树皮工艺、兽皮等工艺展品诉说着艰苦游猎时代的往事,东北地区革命烈士优良的家风家训故事将红色理想信念深植村民心中;鄂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经常上演的“三句半”“顺口溜”“摩苏昆”(鄂伦春族传统曲艺说书),不仅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乡风、家风、民风。

在海南省屯昌县,排球运动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今年随着村味排球联赛“村VA”出圈,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村VA”比赛同时,举办农产品品牌推介、武术展演、琼剧表演等活动,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热烈的比赛氛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文化认同和主人翁意识。

转变思路探索移风易俗新做法

营造文明乡风需要一方群众的共同参与,入选案例中,各地创新探索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改善惠民服务,旨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营造良好乡风文明氛围。

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初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的“侗族集体婚礼”总会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保留浪漫偷亲、新娘回门等必要程序,即使程序有简化,但人情味不减;当地还推出《坐妹》《侗听三江》《侗恋程阳》等原创实景剧,新编“移风易俗做得好,村规民约要记牢;红白喜事不铺张,光盘行动要发扬”等“侗族款约”,用乡音俗语和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倡树婚俗新风。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以往每逢节庆期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频繁发生,近年来,郭坑镇通过整体策划“村TV”活动,注重在群众表演中融入移风易俗等元素,编排锦歌《移风易俗新风尚》节目,组织村民自己登上舞台做主角,极大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热情。如今每个周五周六,不仅有各村文艺分子“文化跨村联建”,还吸引到周边漳州市芗城区、长泰区、华安县等其他县区的闽南语网络红人到场与本地村民“切磋”表演。

志愿服务队引导百姓新事新办

志愿服务队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在面向乡村传播新思想新文明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入选案例中的先进典型,有些善于挖掘和传播乡风民俗,灵活诠释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飞入百姓家;有些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做好村民群众的贴心人,引领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黄寨大嫂”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的“明星”志愿服务队,针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痼疾,“黄寨大嫂”入门入户、广泛宣传,后王村“黄寨大嫂”陆月兰,动员女儿出嫁不要彩礼,在当地传为佳话;在组织参与村歌、广场舞大赛、戏迷擂台赛、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中,“黄寨大嫂”的身影也经常出现,以实际行动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添彩。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琅塘镇成立“琅塘星”志愿服务队,在开展志愿活动、社企共建、关爱助学、村规民约修订、成立关爱助学金、院落会等事务中多点发力;依托“琅塘星”公众平台报道身边好人身边好事,最美淘井人戴均初、“好婆婆”陈掌玉、救火英雄周松玉等先进典型常被群众津津乐道。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