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富民 > 详情

厚植底色 逐绿前行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3-09-06

九龙口俯瞰图。

九龙口大闸蟹。

悦阳公司生产车间。

崔良逵

双湖公园曾是废弃窑塘,如今蓄水成为开阔湖面,树影交织,水光潋滟,曾经的“疤痕”成为了“城市绿肺”;红红粉粉、荷塘盛放,九龙口荷花漫景区是当地“新门面”,过去地势低洼水塘分散,如今通过生态修复成为整体贯通的湿地景观,绿色颜值成为文旅发展的最大优势……这只是建湖多年来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建湖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紧扣“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目标定位,始终把良好生态基底作为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扎实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工作主线,着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先进经验和建设样板。

“生态修复+”融合发展模式:

生态质量指数位居盐城市第一

建湖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境内湖、荡、河、渠星罗棋布,湿地、平原、林网、田园风情各异,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

立秋时节,秋风送爽。漫步在九龙口湿地,碧水蓝天,九河汇聚,莲蓬荷花,白鹭点点,相映成趣。九龙口湿地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澙湖型原生态湿地,2018年12月被国家林草局评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面对愈加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建湖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稳步推进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湿地生态修复,复苏千顷芦荡湿地;深度挖掘淮杂文化遗产,唤活“村在荡中,荡在村中”淮剧小镇;共建共享,保障湿地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可持续性,让优美的自然生态底色转换成靓丽的生态富民颜色。

一项项荣誉、一个个成果见证着九龙口“生态恢复+非遗传承”的融合历程:2021 年,九龙口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22年7月,九龙口获得国内首个经认证的“碳中和景区”证书;2022年11月,九龙口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国国家地理》“红框”和《中华遗产》“绿框”同时落地九龙口,建湖成为全国首个“双框之城”。九龙口湿地湖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逐渐好转,现有原生态湿地植被3000多公顷、植物104种、鸟类160多种。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3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淮剧小镇带动周边村民1000人以上从事与文旅相关的产业链,年增收2亿元。

在建湖,双湖公园废弃窑厂变身苏北最大城市生态公园,形成“千亩碧波、千亩绿海、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目前,建湖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三年位居盐城市第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资产,增值生态资本,探索形成湿地资源富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特色生态农业+”新模式:

优质稻米、特色水产两个产业超10亿元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眼下,九龙口大闸蟹养殖基地生态养殖的大闸蟹长势喜人。“建湖境内河网密布,湖荡成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优越的水环境、大面积水域成为建湖先天优势,孕育出了‘九龙口大闸蟹’体大膘肥、膏似凝脂、蟹黄似金、鲜中带甜的独特品质。”九龙口大闸蟹基地管理人员苗祥中自豪地介绍,如今搭载科技快车,基地开展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生态好产品,品质出效益。建湖组建大闸蟹产业联盟,统一推介使用“九龙口大闸蟹”品牌商标。目前,九龙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超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

为有效解决耕地资源细碎、资源利用低效、生态空间退化等问题,2019年起,高作镇率先实施江苏省首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22年5月高作镇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获自然资源部审批通过。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批2022年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试点,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宣传报道,并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日前,记者走进高作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该镇以打造稻虾综合种养万亩基地为目标,全面实施稻虾综合种养“百亩示范方”“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推进村书记带头领办村集体经营项目,镇域内15个村全覆盖,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启动以“三个一”为目标的强村富民工作,即村级积累突破1000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户均集体分配突破1万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在恒济镇,正源创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项目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特色,引进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循环流水式“圈养”,实施高密度、零污染、低用药水产养殖,养殖的“冲浪鱼”被称为“跑步机”上的鱼。2019年,正源创辉公司又投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创新推出“拳击虾”、冷鲜冷吃虾、预制菜等产品,每年可加工各类水产品10万吨,直接带动周边60万亩订单式养殖,亩均可增收4000元,吸纳当地就业450人,年均增收7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成效。以“渔业+旅游”为主题的渔乐大世界2021年1月创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目前,建湖紧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四化”方向,突出有基地、有园区、有企业、有市场“四有”建设,大力推行稻田综合种养、循环水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等超10亿元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遇建湖鲜”,打造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冲浪鱼、建湖青虾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创成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虾稻米之乡、中国河蟹之乡、国家级制种大县等称号。

“光伏+”产业体系

形成百亿元特色主导生态工业产业链

在开发区润阳光伏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系统,产品实行全生命周期实时管理,生产井然有序。“原材料可循环利用,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达23.5%,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谈及企业绿色“家底”,公司副总经理岳成武如数家珍。得益于推行绿色制造,强化节能降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县,建湖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风口,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业,扎实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和1.4GW渔光互补项目,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探索构建纯绿电供应体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形成特色产业链,到“十四五”末,产业总量将达到800亿元。

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光伏制造业产业集群。2019年以来,建湖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培植企业、做大规模,高位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先后引进悦阳组件、润阳光伏、高测硅片等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从无到有打造光伏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19~2022年,建湖光伏产业规上企业开票销售分别为3.48亿元、24.08亿元、84.52亿元、161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1年8月首个BIPV示范项目在高新区悦阳光伏公司正式并网发电;2021年11月份城南、城北“光伏+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被评为全市污水处理厂系统示范项目;2022年9月高作镇幸福家园“光伏+新型社区”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建湖是全国首批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示范县。自2021年9月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建湖开展创新示范应用,积极探索多种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光伏+”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整县开发试点。

“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建湖水乡奏响生态惠民“渔光曲”。2012年,在建阳镇荡中村,全国第一座“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建湖并网,成功探索出一条“一产养殖、二产光伏发电、三产旅游观光”的叠加发展路径。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2.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46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227吨、二氧化碳排放量6.6万吨。国能“渔光互补”农业示范园落户沿河镇荡滩区域,带动地方经济、生态双丰收。如今,“渔光互补”绿色富民产业,让曾经不起眼的荡滩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小村庄摇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排头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