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文化 > 详情

香满校园的“非遗之花”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3-07-26

建宣

建湖地处里下河流域,吴越文明与楚汉雄风在这里交融渗透,蕴育了开放包容的淮乡文化,诞生于此的淮剧、杂技双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多年前,建湖启动“淮剧杂技进校园”工程,让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有力推动淮杂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年轻的新一代相交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相碰撞,令淮杂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生命力。

建立基地,示范引领

建平台添活力。政府出资建设杂技传承基地,兼具旅游、培训、演出、研学等功能。明确“一校一品”淮杂特色学校建设,出台“淮杂进校园”示范学校评选方案,奖补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出色的学校。通过文化大剧院、流动舞台车、文艺小分队、戏曲鉴赏课等,让孩子们现场感受淮杂艺术的无穷魅力。县幼儿园淮剧课题《运用“学习故事”建构儿童微课程的实践研究》,让小朋友从小学淮歌、演小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淮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双林先生为县翠湖幼儿园、上冈实验初中“淮剧传承基地”授牌,并举办了精彩讲座。县文明办开设“双传行知剧场”,将“省美德少年”李肖亚、夏晶晶等学生的事迹编排成淮剧节目演出,激励全县中小学生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造氛围出成绩。常态化开展“淮剧杂技校校到”活动,连续举办十一届“淮杂进校园”成果展演。“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开,淮剧、杂技艺术文化氛围日渐浓烈。湖阳路实验小学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杂技”体验馆,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前不久,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现代淮剧《阳光县长》与观众见面,为淮剧迷送上了一场丰盛的艺术盛宴,同时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进入剧场观看。演员在戏后也为这些小淮剧迷们解疑答惑,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淮剧艺术,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任务。

丰富课程,濡染熏陶

上讲台增素养。“立足乡土、贴近生活、补充融合”,以“淮杂进校园”为抓手,深化艺术课程建设,邀请名家、名师,对全县音乐教师进行艺术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戏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组织何双林等戏曲艺术专家、非遗传承人、优秀民间艺人,到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淮剧、杂技进校园艺术讲座。强化淮杂文化教育,编印非遗传承校本教材《淮剧·杂技》。建立学生课外、校外淮杂实践活动记录制度,让学生在淮杂艺术陈列馆等场所接受专业讲解,了解淮剧的唱腔美、服饰美、语言美、舞台美,展示杂技艺术的表演美和形体美。

育新人传事业。拓宽淮剧杂技学员招录渠道,加强与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委培的30名淮剧学员均已毕业,进团入编。近期,县淮剧团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合作办学,招收六年制中职戏曲表演(淮剧)专业新生20名,为淮剧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鑫怡获全国小梅花奖,吕经纬荣获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十届戏剧奖铜奖。杂技团长期面向全国招收优秀学员,在杂技表演中融入了更现代的表达,将神秘的东方故事带向世界舞台,成为国内外交口称赞的殿堂艺术。

搭建平台,满园花开

搭舞台促推广。全县每年举办“淮杂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设置各类奖项,激励淮剧、杂技传承、创新、发展,同时也让孩子们逐步从“知戏”到“懂戏”“爱戏”。把学生请进剧场,定期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集中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在学校成立艺术社团,以淮剧、淮海戏等地方戏剧为主,涵盖话剧、舞剧、杂技等形式,开设“小淮班”“小杂技班”“小京班”等戏曲社团、兴趣班。“淮腔淮调”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杂技舞蹈《鼓声咚咚》参加全国第六届艺术节演出,小淮剧《双休日的故事》《公仪休拒鱼》《家长会》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小淮剧《刘二姐与油条郎》《春暖花蕾》先后参加江苏省第三、第四届少儿春晚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