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海风
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连日来,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近文物、传承文化。
据国家文物局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藏品1.08亿件(套),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这些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上灿若繁星、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久远。
博物馆是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不仅记载着我们华夏文明的过去,还镌刻着中国式现化化的现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今年“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个主题,充分阐述博物馆公共文化载体属性和重要功能,也高度契合博物馆保护、传承、交流的时代命题。
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就是史之所来,将之何归。纵观中华文明,从精美绝伦的四羊方尊,到千古绝响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从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从瑰丽奇谲的敦煌莫高窟,到世纪复苏的千年运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起与发展。如何让这些沉寂不语的文物,跨越千年、对话古今,融入社会、焕发光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文化的思考。
只有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才能继承好文化历史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今,一代又一代文博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文化的敬重,扛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一处处昔日“高冷”的博物馆焕发新生、绽放新春。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云展览”“云直播”“云博物馆”走进了百姓视野;服务升级,推出智慧化、沉浸式、个性化的参观体验,不少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适应时代潮流,博物馆新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让文物赋能美好生活大有作为。在我国众多的博物馆中,有着海量的文化和文物遗产,架设博物馆与百姓生活的桥梁,促进文化的活化利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到开设热闹的“非遗购物节”,从“唐宫夜宴”直播到“只此青绿”演出,从“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到“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在线体验,一个个富有创意、充满创新的文博活动,走进了大众、贴近了需求,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崇敬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敬畏历史,开辟未来。又到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文化的殿堂,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