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文化 > 详情

聆听岁月积淀下的心灵回响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3-05-08

夏海

前不久,报告文学作家徐伏武的长篇报告文学《后王舍》付梓出版。我与徐伏武熟悉多年,看到送来的承载着他多年心血和散发油墨香味的新书,既为他高兴,又暗羡他的才气。前后花了一周时间,认真拜读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在书中看到自己年轻时代的影子,也勾起了对昔日艰苦生活的回忆。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在《什么是真正的“报告文学”?》中说,“那些能真正震撼你的心灵世界、能真正燃烧你的情感火焰、能真正愉悦你的阅读观感的‘报告文学’,才是真正的报告文学。”《后王舍》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写出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代人的青春岁月,也写出了苏北里下河地区后王舍这个小村庄敦厚淳朴的风俗民情,一个神奇水乡的时代剪影和精彩故事怎能不感染人、感动人呢?!

一张斑驳岁月的“乡村图”

徐伏武笔下的后王舍是建湖县建阳镇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地处偏僻,几十家农户,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住着最简陋的房屋,过着慢节奏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北农村生活的鲜明写照。

对现代人来说,后王舍就是一个土了掉渣的乡旮旯,不是作者真实记述、用心撰写、唯美表达,还有多少人晓得苏北有一个叫后王舍的小村庄。

在时光的流逝中,这样的一个小村庄,恍然间,已与我们渐行渐远。50年后,作者怀着对历史的敬重和对人生的敬畏,跨越时空界限,花费几年时间,用手中的笔洋洋洒洒十万字还原了这个小村庄的历史,让我们这一辈人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读了《后王舍》这部报告文学,后王舍这个小村庄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在那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大家生活都很艰难,喝䜺子粥、住土脚屋、走烂泥路、干辛苦活……但后王舍的庄户人乐天安命、善良向上。作者亲历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同样积极乐观、向上向美。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撰写了后王舍庄户人充满信仰、精神振奋、互帮互学、同甘共苦的精神面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深情表述,这种难得的情感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尽管那个时代的人生活艰辛,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已融入血脉,根植在每一个庄户人的心田。上早工、打晚工、罱河泥、挑河工……日夜劳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活虽苦,但庄户人依然坚毅面对。小小年纪的作者,早早融入农村生活,边读书边劳动,摘棉花、抹槐树花、铲苕子、薅猪草,等等,已定格在作者心中,是一辈子难忘的经历,也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一幅烟火浓郁的“风俗画”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和角度,详尽记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从城镇下放到后王舍这个小村庄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既有宏观架构,又有微观叙事,将一个富有时代烟火气息的“风俗画”自然生动地展现在当代读者的面前。

那个年代,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腹地的建湖,与全国农村一样,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生产条件低下,百姓生活贫苦,但人们干劲高涨、精神充实,整个社会积极向上、激情燃烧。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全景式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后王舍这个小村庄的生活状态,以及水乡特有的风土风情风物,作品已不再是局限于里下河地区的地域纪事,更多的是呈现出一个宽泛的时代记忆。

那时城乡差距不大,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谁家有个什么事,亲帮亲、邻帮邻,都有一颗火热真诚的心,社会道德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不像现在,楼上楼下、房左房右、门对门,名字都叫不上,彼此都很陌生,缺了人情味,这也让更多人怀念那个纯朴纯真的日子。

作者笔下的后王舍庄户人,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大家的关系都是十分质朴简单,充盈着莫名的快乐和幸福。这种质朴的生活和良好的风气贯穿全书的始终,有些章节都是大篇幅地叙述,让后王舍这个小村庄的风土人情更加饱满。作者随家人到后王舍,无论是初来乍到的生活安排、物具存放,还是后来自家建房,从队长到农户,从老人到年轻人,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都是真情待客、热心帮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书中烟火气息浓墨重彩书写的还体现在逢年过节。在春节、清明、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作者都是大段段地叙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增加了后王舍这个小村庄的厚度。在这部作品的最后,作者重点书写了杀年猪、送灶神、写春联、爬门板、包汤圆、拜大年等富有苏北里下河地区特点的年俗,真是有滋有味、好看耐看。

一座受益匪浅的“能量站”

《后王舍》这部报告文学以自传体形式撰写的文学作品,取材于作者当年生活的农村,很生活化、接地气、有温度,是一部有着真实记忆和现实温情的报告文学作品。

这部报告文学写出作者浓厚的乡村情结。徐伏武在后王舍这个小村庄生活了近十年时间,那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发小,也有他年少的旧事,更是他成长的启蒙地,长大后又在农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还在基层当过乡镇干部,乡村是作者一生怎么也绕不过的地方。与乡村结缘多年的他,自然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从他的笔墨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乡村情结,也看到作者的家国情怀。

这部报告文学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后王舍作为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本来就名不见经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像后王舍这样的小村庄在逐步消失。徐伏武的报告文学作品《后王舍》面世后,让更多的人知晓后王舍这个小村庄,更通过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北建湖农村的历史概貌,也唤起很多人的乡愁记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不妨以文化的形式,唤醒那些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古老村落,让乡村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作家丁玲曾说过,“文学作品是教育人、感动人,把读者拉着跟你走,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目的。”《后王舍》全文行云流水般地讲述后王舍小村庄庄户人普通的生产生活,细腻还原那段艰辛岁月和真实历史,是一部真实、生动、形象的励志报告文学作品。忆苦思甜,追思怀远。作为当代人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重温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接好时代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