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生态 > 详情

天蓝水绿春满城 扮靓水乡新颜值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3-04-26

廖亮

九龙口高滩上的芦苇新绿,浅水区觅食的野鸭,湿地树木上栖息的震旦鸦雀,龙珠岛上随风摇摆的五谷树,日出日落,九条河流汇聚成一个无边乐园守护着瀉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将建湖的“绿心”展现于世人面前。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县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以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以切实保护好里下河湿地这一重要生态资源为己任,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如今的灵龙水乡,良好的生态基底是最大优势和潜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持续加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清岸绿,生态禀赋正逐步转化为发展红利。

生态底色绿意盎然

春日百花争艳,牡丹最得偏爱。进入4月份,行走在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一抬头,心里就留下一幅画:500多株盛开的牡丹为景区披上“彩色云霞”,一簇簇、一团团,清香四溢、娇艳妩媚、绚丽灿烂,让人大饱眼福。游人漫步花丛,如临仙境,心旷神怡。近年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大力实施湿地退圩还湿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推进退化湿地植被修复,丰富鸟类栖息生境。修复后的九龙口,吸引数万鸟儿来筑巢,也引来对湿地生态着迷的一群群游客,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如今,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又有了新目标: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岛”试验区,打造里下河地区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区域。

每年春天,一场全民参与的国土绿化“大会战”在建湖各地“激情上演”。从串场河畔到西塘河边,从双湖公园到九龙口,从村庄家前屋后到城市道路两侧,大家积极参与,延展绿色空间,让“绿”的底色更浓。

来到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沿河镇东夏河闸站建设现场,只见施工人员趁着晴好天气,加紧对水下部分进行施工验收,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能,留住碧水,留下幸福。以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为抓手,今年全县将打造幸福河湖9条、生态河道27条,确保省考断面、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恪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县持续厚植绿色生态“家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省考断面、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至2023年底,城乡污水处理率达95%。可以预见,未来“建湖蓝”还将持续刷屏。

生态文旅融合推进

从高空俯瞰建湖,一条条彩色“丝带”将一个个生态景点相连。旅游公路2号线、7号线贯通全域,将串场河、华中鲁艺烈士纪念馆、乔冠华故居、城东森林公园、九龙口、渔乐大世界、收成村、泰山寺等景点串联成片、串珠成链。全新改建的公路、焕然一新的形象,高品质的生态廊道衬托出乡村景致更加宜人。“带孩子到我们建湖乡村来看看,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家住县城的柏金慧说。

围绕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创”目标,全县上下积极构建“1+2+N”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九龙口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引领,着力打造里下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淮剧沙庄、淮杂艺术人才传承基地等载体,将淮剧、杂技、民俗等优秀文化沉浸式、全方位融入生态旅游,推动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深度融合、互动提升。九龙口景区创成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淮剧小镇创成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全省首批、盐城市唯一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一项项的丰硕成果,正是“旅游+”向“+旅游”快速转变,“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释放的生动写照。

绿色低碳“破题答卷”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是“破题之钥”。我县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本质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用绿色低碳来“破题答卷”,走出了一条彰显建湖特色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高新区盐城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粘胶自动化生产车间内,多台机械臂灵活挥舞,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自成立以来,公司主动创新求变,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积极推进‘六化’建设,打造盐城高测数字化工厂,以设备自动化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推进生产自动化。”总经理张秀涛介绍说。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导向,系统布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我县加大降碳减污力度,让产业结构更轻、发展模式更绿、生活质量更优,耀宁、润阳、悦阳、益佳通等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陆续在这里落户,绿色低碳行动计划持续布局。加快实施总投资70亿元的1.4G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确保全年创成省级绿色工厂5家,县开发区、县高新区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百企提升行动,聚焦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扎实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