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年末岁首,我县水利工作捷报频传,多项考核指标、工程项目名列全省全市前列,得到上级好评,尤其近十年来水利投入达45.1亿元,是前三十年全县水利投入总和,实现水利投入新突破。重大水利项目从无到有,农村水利项目全面覆盖,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为改善民生、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水利项目工程史无前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县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千亿斤粮田水利建设等项目。2019年,还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单体投入最大的洼地治理项目,总投入达14.8亿元。十年来,全县水利累计投入达45.1亿元,先后新建、拆建、改造圩口闸870座、排灌站630座,疏浚河流2860条,完成土方4850万方,使全县水利设施实现重大改观,实现抗、排、挡能力史无前例突破。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十年来,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全面加强圩区建设,高标准加修圩堤320公里,全县61个圩区达标率98%以上,排涝流量1000立方米/秒,排涝模数从2012年的0.59上升到1.0以上,处于全市上游水平,从根本上扭转了“一雨成涝、一夜成灾”的被动局面,汛期连续多年有灾无害,实现安全度汛,为全县经济发展、人民幸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县近十年来通过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建成高标准粮田85.6万亩、旱涝保收农田95.3万亩,粮食增产幅度较以前提高约10%。
生态水利建设前所未有。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专门制订《生态河道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河道整治和圩堤绿化同步推进,全县已建成省级生态河道106条、358.56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34.2 %,位居全市前列。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高标准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主动服务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优先开展周边水环境整治,以点带面改造一批旧村庄,呈现一片新水景,建成水美乡镇1个、水美乡村17个,使人居环境得到改观。其中,西塘河、神台河、盂兰河、李夏沟、串场河以及各镇区一条条生态河道,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处处鸟语花香、水清岸绿,令人心旷神怡。西塘河风光带被评定为国家水利“AAA”级景区,实现历史性突破。
水环境治理规范有序。十年中,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优化河长制服务工作,当好河(湖)长参谋助手,充分发挥水利部门职能作用。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根据河长工作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更换河长公示牌,指导河长利用APP巡河巡湖,各级河湖长正常履职尽责,河湖治理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围绕整治的河道160条、黑臭水体60条,分别落实有关镇(街道、区)抓紧整治。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现场帮助制订“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印发简报,通报情况,跟踪督查整治进度。县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推进会、观摩会,进一步强化整治责任,落实整治任务。对列入省市督办的12条黑臭水体,实行重点重抓,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水资源监管实现新赋能。十年来,坚持节水优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底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4.8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73.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8.5立方米,上述三项指标较2012年分别降低18 %、54.7 %、57.3 %。经过全县上下十年时间的不懈努力,2021年3月全面创成全国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盐城仅此1家。加强地下水管控,十年中封填深井178眼,地下水开采量由2012年780.3万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117.65万立方米。按时完成市水利局下达的地下水位点监测任务。保障水利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连续3年获省优秀等次。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强联合执法,对水事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严厉打击违法取水,对超采区不再增加和新批地下取水井,建立良性取用水秩序。
王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