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智能”尾板航天采购……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橙黄色医护保障车的起重尾板,把航天员翟志刚和5名工作人员从地面送到车上。3辆军绿色厢式卡车也装上“智能”起重尾板,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装运提供帮助。而提供这种“智能”尾板的供应商,是位于我县的江苏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2020年,凯卓立着力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入1500多万元,淘汰手工焊接、喷涂生产线,新上10台焊接机器人,建成全行业首家电泳喷塑线,去年建立“智能小凯”尾板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用户尾板的位置、压力、温度、举升次数、液压油数量等参数全面收集、预警分析,为产品设计和研发、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实时数据。如今,该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涵盖制造、检测等全环节,具备年产10万套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尾板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2022年,该公司获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推荐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使凯卓立成功转型。我们生产的汽车尾板,环保、轻量、质量高、成本低、安全性能好,装上‘芯’的尾板,实现了产品数字化升级,不仅智能,而且附加值提高10%。”江苏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坚自豪地说。
凯卓立公司提档升级,是建湖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的一个缩影。
在建湖,“智改数转”不仅仅是传统产业的“必修课”,更是新兴产业的“重头戏”。江苏天一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民航机场特种车辆的高科技企业,开发的新能源食品车获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该公司“智改数转”不仅体现在制造环节,更是向产品售后和维运、监管等后道延伸,开发出“天亿云”机场专用车辆监管平台,利用车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车辆信息采集,建设融车辆状态监控、电池溯源管理、安全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了从数据分析、事前预防到实时管控的闭环,该系统获4项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经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的认证,具备按国家标准传输车辆数据的能力,目前已监管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机场车辆1900多台。
我县“智改数转”注重从源头抓起,变“事中事后转”为“事前规划,分步实施”,把“智改数转”作为招商引资新落户项目的“第一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投标,中标的专业服务机构为新落户项目开展“智改数转”顶层设计,免费诊断、出台方案,全力打造行业“智改数转”标杆和示范。江苏润阳光伏有限公司从仓储配送、生产制造、产品出库均是智能化作业,在MES、WMS、ERP等工业系统软件集成下,实现从备料开始,经过自动上料、自动装卸片、AGV机器人连接各工序段、自动包装等整套工序,最终完成入库,实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高效对话,人力成本下降33.33%,生产效率提高194%。该公司2021年度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省四星级上云企业,今年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AA级企业。高测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工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能源消耗管控系统、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质量管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着力提高产品出品率、良品率、机台运转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全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绿色工厂。
建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