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文化 > 详情

一部激励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现实主义佳作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2-04-30

周俊

2022年1月20日,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徐伏武创作、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1978高考之路》问世;

1月26日,《建湖日报》头版报道该书出版的消息;

2月3日,《人民日报》《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现代快报》等全国、省、市多家新闻主流网站同时报道这条消息;

2月16日,《建湖日报》以“读艰辛岁月  品百味人生”为题用一个整版刊登了3篇文章介绍该书:著名方言专家姜茂友为该书所作的序言《在苦难中开花》、作者徐伏武的《自序》以及《建湖日报》记者夏海的随笔《致谢远去的高考》;

3月1日,江苏省新华书店把该书数据录入全国新华书店数据库平台,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公开发行,建湖新华书店于同日将该小说摆上书架;

4月1日,《盐阜大众报》“读书”栏目报道该书出版的消息。同日,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将该书发放至全县各个“农家书屋”。作者在44年前考取的母校盐城师范学院和建湖县高级中学、建湖县中专学校、建湖县技工学校等一大批大中学校闻讯后,纷纷定购该书供在校生阅读。

至此,仅两个多月时间,该小说便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一个阅读长篇小说《1978高考之路》的热潮正在盐阜大地上兴起。

徐伏武先生是江苏建湖人,1978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盐城分院(今盐城师范学院),毕业后曾长期担任高三年级文科班班主任,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后转任公务员。他曾在全国、省、市、县报刊上发表过若干散文、言论、通讯、政论等文章,其中有多篇文章曾获得过全国、省、市“好新闻”“好稿件”一二三等奖。2021年12月6日,作者的中篇纪实性小说《在后王舍的日子里》在盐城“邂逅时光”网站发表后,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

《1978高考之路》是一部激励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励志小说。它展现了共和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段艰辛岁月,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尹翰飞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尹翰飞从盐西县城随家“下放”到鹤林公社首东大队,在这里完成了小学、初中学业,在奉璋中学读了几天高中后,回到盐西县城读完高中,在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1978),他以高中应届生身份考上了盐海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作者将主人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活的追叙与40多年前的社会,主要是与里下河地区原始封闭的农村生活画面和江淮平原上一个小县城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校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细腻的描述。该书表现了在艰辛的人生道路上,主人公凭借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征服困难,挣脱环境,赢得光明,实现自我理想的历程。

《1978高考之路》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它与《创业史》《人世间》《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是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是指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精确地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正视现实、忠于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了人生。路遥说,“作家的劳动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为了这“一个深厚的交待”,《1978高考之路》的作者为此挥洒了五年的心血和汗水。

作品细腻流畅地动人叙述,使这段历史再次展现。《1978高考之路》描写了1969年到1981年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原始封闭的村庄和苏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的变迁,展现了一幅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前奏曲时的落后城乡全景式画卷,描绘了一部当代人的生活史记。少年尹翰飞的奋斗有波澜,共和国的转折有激荡,奋斗激荡使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都变得风生水起、风起云涌,这就给小说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看点。特别是党率领人民跨过险滩、拨乱反正,逐步走上改革开放康庄大道,更是给人民以鼓舞,给人民以希望。让广大读者在这样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回忆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解开远去的乡愁,从而感悟生活,热情地把握今天,积极地拥抱明天,倍感如今繁荣富强的共和国来之不易。

生生不息的耕读精神,震撼着当今青少年的灵魂。《1978高考之路》是一部励志的经典教材。精神是作品的灵魂。读者往往是被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动着、吸引着。小说描写了少年尹翰飞自强不息、同命运进行顽强抗争的过程,直至最后终于征服苦难,实现自我理想。尹翰飞随家下放到农村,吃的是大麦粉做的乌黑而又难以下咽的膨面饼,穿的是用日本尿素袋子改拼成的褂裤,住的是裂有小指宽缝隙的夯土墙,他没有嫌弃。在简陋的教育环境中,他学习成绩依然在班级名列前茅。但是,全公社最好的高中没有录取他,他没有气馁。在高考的前一年暑假里,他还在做着童工,拌沙灰、卖棒冰、晒药材,甚至在高考前一个星期天,他还在打着短工,他没有自暴自弃。艰难的生活,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没有湮没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如饥似渴地自学着没有老师教的文科教材,为了积累语汇,更好地写好作文,他在树上、吊桶里、麦棵中阅读长篇小说。就这样,他顽强拼搏,终于以一名应届生身份,跟“文革”期间停考了11届的高、初中生同场比拼,摘得桂枝。这些当今青少年们闻所未闻的奋斗故事,应该得到青少年们的真心点赞。特别是在今天的南来北往的打工者身上,在创业者身上,在莘莘学子身上,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应该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广大读者似乎从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身心也会永远保持年轻。

传统现实主义手法的魅力,使小说历久弥新。《1978高考之路》历经数年创作完成,题材容量丰,时空跨度大,刻画人物多。既抒写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苏北里下河地区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反映了这一进程的艰难和复杂。小说分上中下三篇,主要围绕主人公的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学习和劳动结构全篇,表现出作者驾驭庞杂题材的匠心独具和功力。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没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写了普通百姓的“人世间”,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

魅力之一:小说是作者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法来讴歌时代、讴歌平凡人生的文学力作,具有一定的人性高度。作者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抒写了他克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小翰飞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小少年,但他依靠自己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这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部“痛并快乐着”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或者青少年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魅力之二:形象的典型性。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一般的典型人物都是孕育在典型环境当中。就像《人世间》中的那个稳重踏实、憨厚纯朴、兢兢业业的周秉坤是近50年来中国基层社会的典型代表;像《平凡的世界》中的那个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然而始终不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孙少平是中国改革年代杰出青年一样,尹翰飞就是代表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伟大的历史变革孕育期这一典型环境中,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少年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挣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的真实缩影。

魅力之三:作者在写作中追求细节的真实,对生活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小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逼真感受。无论是对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农事、农活、农具的介绍和刻画,还是对苏北平原上一个小县城的街容街貌的素描,乃至对运河镇所在的小岛风光的细腻描绘,对拨乱反正时期的大学生活的细心勾勒,都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者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又回到那个年代、那种生活的场景中去。平实的美、舒缓的节奏,让读者像吃着儿时难得的家乡美味一样,回味无穷。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部带着泥土清香的鸿篇力作,将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