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文化 > 详情

读艰辛岁月 品百味人生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2-02-16

这是一部激励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励志小说,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1978高考之路》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尹翰飞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尹翰飞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从盐西县城随家“下放”到鹤林公社首东大队,在这里完成了小学、初中学业,并在奉璋中学读了几天高中后,回到盐西县城读完高中。在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1978年),以一名高二应届生身份(16岁)考上了盐海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作者将主人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活的追叙与40多年前的社会画面,主要是与落后封闭的农村生活画面和江淮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校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平实细腻的描述。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科学与愚昧的交锋、“今我”与“昔我”的视角交替。展现了在艰辛的人生道路上,主人公凭借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励志精神,征服困难,挣脱环境,赢得光明,实现自我理想的历程。

徐伏武,江苏建湖人,1978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盐城分院(今盐城师范学院),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师和公务员工作。有散文、报告文学、政论等见诸报刊。著有长篇小说《青葱岁月》。

《1978高考之路》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自 序

徐伏武

当我在半百之年漫步在盐西县既清河风光带柔软的塑胶跑道上,徜徉在风景如画的菀柳公园中,登临上嘉吉国际大酒店最高层俯瞰全城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自驾在去温泉口风景区的大道上,我遇到了一批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尤其是莘莘学子们,我看着你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你们,是多么高兴地羡慕你们祝福你们欣赏你们:

人类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呈现在你们面前,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特别是在拥有5G的今天,大家有微信支付,有随叫随到的外卖,有远程办公,有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视频聊天,有随时乘坐高铁旅行的方便。愿意更上层楼的人,可以读硕考博,安于现状的人可以从简生活。而且,许多人在自己的生命孕育期就受到了良好的胎教,在孩提时代就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你们有幸遇见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你们,这世界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所表现的少年和青春,不再是我们那时所看到的和所经历过的稚拙和荒芜、忧伤且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多么的优雅和崇高、柔美且温馨。

而我,上个世纪60年代生人,就没有你们如此幸运:我曾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沉浮,在困顿生活中颠簸,在简陋教育环境中逐梦,在刻苦求知中跌宕。我要告诉你们,我有一个与你们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云泥殊路的少年生活,是一个让你们无论怎样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到的那个少年生活。

当你看完我的这部接近我真实少年人生的自传体小说之后,你会明白:在这几十年间,是一代代的农民工从20岁的田间地头干到了60岁的城市工地,现如今他们两鬓斑白,身躯佝偻,但还是不愿停下手中的活计,仿佛是要拼尽毕生的精力,来建设这个美丽的家园;是一排排流水线上的工人在最枯燥死寂或轰鸣震荡的车间里,把“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遍全世界;是一届届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和建设者们,用他们项目攻关的披肝沥胆寸积铢累,才让祖国登上高铁里程全球第一、桥梁工程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等世界第一的高峰。

你会知道,你们就是真正的时代幸运儿,你们将会为拥有这样一个昂扬奋进、获得世人瞩目的共和国而自豪。我相信,你们也会为把这样一个美丽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去创造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而穷尽你们的聪明才智。

我浮想联翩,想起了40多年前的一切又一切:消逝了打耙薅草,远去了树上读书,在我的泪眼前无数次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老乡们的面容;湮没了露天电影,荒芜了畹埂浮槽,时光啊,你带不走我所经历过的那个苦难的耕读岁月和那一张张熟悉而又布满皱纹的面孔;黯淡了运动刚结束时的大学生活,再见了忝为人师的课堂。青山依旧,物我两非,思念之情,挥之不去。本部自传体小说没有给你《印象丽江》那样的饕餮盛宴,也没有百草园里的争奇斗艳,有的只是细水长流般的平淡寻常:寻常的话语,寻常的人物,寻常的日子,这些都浓缩在一个直白的书名里:《1978高考之路》。

一切已经过去,一切也终将留下。我要回到过去,扒开自己的伤口,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传体小说形式来诉说一个人活过的印迹,一代人活过的印迹,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活过的印迹,它将消逝的时光和活着的人、逝去的人都定格成为永恒。

年轻人,你们的后浪将把我拍在沙滩上,因为,当这本书送到你们手中的时候,我已经光荣退休了,可我无怨无悔。我就是要告诉你们,我的那个历经酸甜苦辣而又刻骨铭心的“下放”岁月,以及我的那个1978高考之路。若干年后,当我走了,如一缕青烟,随风而去,但是,会有人从书架上翻出这本书,看着这些陌生人的名字,会感到在某个历史阶段,有那么一个人、一群人,曾经年少,曾经艰辛,但是,他和他们终于迎来凤凰涅槃。

那过去的一切,还是请让我从盐西镇下放的那一刻说起吧!

是为自序。

在苦难中开花 (序言)

姜茂友

高考,如今看来,每年一战,早成惯例,有何新鲜?怎么就能洋洋洒洒写了1本近20万字的《1978高考之路》?为了读懂徐伏武先生的小说,我觉得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参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等相关数据:

2019年,浙江、内蒙古、广东、福建、广西、河北6省区高考实际录取率超过90%,其中浙江高考实际录取率已达94.95%。

1977年10月21日,国家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轰动全国。当年冬天,由各地、市组织初考,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统考。

因此,1978年的高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首次全面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二是考场内坐着1966~1978年累计达20多届的初、高中毕业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入场考生届别最多的一次高考,所以同班同学相差十几岁纯属正常,三五个娃娃的父母与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子同窗共读绝对真实;三是考生总人数居恢复高考后26年内最多;四是录取率居恢复高考44年来仅有的4年个位数之一。

因此,说1978年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毫不夸张。

16岁的尹翰飞,在读过小学5年制、初中2年制、高中2年制后,以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身份,与众多的老大姐、老大哥同场比拼,居然脱颖而出,考上了盐海师范学院。值得点赞,值得骄傲!

因此,尹翰飞的童年、少年是怎么生活、怎么奋斗的呢?让人好奇!让人期待!这正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原因所在。同时,这又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中主人公尹翰飞童年、少年的生活轨迹与作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正是这部小说更加吸引读者眼球的原因之所在。

尹翰飞出生于盐西县城棠棣镇的小康人家。翰飞的祖父、“尊三堂”14世尹伯昊公,是“和顺记”铁炭行的掌柜。常年交易的是一堆堆从大运河上转运来的山西阳泉煤、山东枣庄煤和从兴化运来的废铁。有长工10人、木板车5辆,家底殷实。当年为了支援新四军抗日,他家所捐款项常常名列棠棣老街商户之首。

翰飞的父亲尹采樊接受过很扎实的私塾教育和民国高等小学教育。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博闻强记。他能把儒家经典、医学典籍以及《三国志》《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史书类和小说类文集,乃至一些正史类书籍烂熟于心,算盘竟能达到盲打程度,后来成为棠棣老街上一代名医。原为镇医院的职业医生,因苦于子女众多、家计困难,辞职干了个体医生,后来就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全家下放农村10年。

正是因为全家下放,尹翰飞从“米箩”跌进了“糠箩”。诚如小说所写:“童年的我生活在棠棣镇上一个过着小康生活的市民家庭中,但这样的温饱无忧而又富有童趣的生活在1969年的秋末戛然而止了。”

小翰飞是在贫脊的旷野里生长的。尹翰飞仅在县城生活到7岁,就随着父母下放农村了。9队有所教1至3年级学生的小学校。只有1位老师,3个年级课程都是他一人教,语文、算术、上操、唱歌他全部包揽。看露天电影是小翰飞永远的美好回忆。放晚学,忽然看到操场上扯起了一块很大的白布,四边缀着蓝布条,后来才知道这叫“银幕”……只见几条小畹埂上分别闪现着一团团的黑影,社员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操场。小翰飞时常在水稻田里薅草,一不小心就会有一条甚至几条蚂蝗叮在了腿上或者脚面上,那花斑蚂蝗看上去非常吓人,挺恶心的。赶紧用手去拽开那个软绵绵的家伙,而就在拽开的一刹那间,已经是鲜血淋漓了……

小翰飞的童年是在饥馑中度过的。在翰飞的记忆中,“在外婆家经常在早上能吃到一碗水煮红芯山芋,那吃起来真是又甜又黏!有时候,也把它放进灶膛里烤了吃,那山芋皮被烤得嘎蹦脆,山芋红芯软绵绵的像蜂蜜一样的甜……用小麦面包上芝麻红糖馅,然后放在平底锅上炕熟,出锅时那真是满屋飘香,咬一口芝麻粉沾满了嘴唇。过年时,外婆包的猪(脂)油馅的紫红色的高粱大圆子也会让我垂涎三尺,那煮熟了的切成碎丁状的肥膘猪花油块煞是馋人,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油脂直往嘴角外溢出来……童年时期在外婆家那段幸福的生活是最令人向往的!”在炎炎夏日里,翰飞和二哥拿着积攒下的5分钱,奔到供销社去买1瓶汽水喝。喝了几口后,还用带来的白搪瓷茶缸,倒进一点点带回家,让在自留地上顶着炎炎烈日、在黄豆叶子上捉豆丹的母亲喝上两口也消消暑。彼时能在炎热的下午喝上一口汽水,那真是一件太过奢侈的事情了……翰飞的三姐能挣工分,农活又重,所以,每天中午放工回来,母亲总是免不了在饭锅头上专门炖只鸡蛋来慰劳她,而翰飞也只能干瞪眼,闻闻小葱炖蛋散发出来的香味。

小翰飞是在苦难的历练中崛起的。六七岁的翰飞,在烈日炎炎的暑天里,“头发剃得光光,仅在后脑勺留了一小撮长头发”,穿着小短裤,系着小肚兜,在码头边上摆出了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五六杯用竹萍菜或者龙井茶叶浸泡过的,然后煮沸了又冷透了的凉开水。用他的奶声奶气的童声在不停地叫卖着:“凉开水,1分钱1杯!”八九岁的翰飞,“常跟二扁头帮尤大爹爹割柴、捆柴、运柴,做得最多的是撕柴、碾柴和剥芦柴篾子……我们帮他撕下一捆柴后,就扛到队场上,把芦柴均匀地铺在场地上。接着,我就跟‘二扁头’一起拉着那个几百斤重的石磙子两端的绳子,两边来回跑,跑了个把小时,一捆柴就被碾熟了。我们就把碾好的熟柴捆起来扛到尤大爹爹家……”在下放首阳庄的那些年,翰飞的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大哥二姐下放在另外的农场和生产队,二哥学木匠手艺了,三姐被招工进纺织厂了,生产队付粮付草,加上自留地里的活,全靠从城里下来并不谙农活的母亲,带着翰飞和比他大3岁的四姐去完成。分给他家的稻子,总是经过姐弟俩那稚嫩的肩膀扛来扛去,才变成了雪白的大米。每年夏插,也总是翰飞和四姐帮助母亲把自留地里的每担七八十斤重的秧把挑到畹埂上,让请来的乡亲们帮忙插秧。然后由小翰飞和四姐打耙、薅草、撒化肥、治虫,累死累活地干……伴随小翰飞小学、初中7年生活的是,施肥、放渣、打耙、薅草、拾麦穗、摘棉花、挑担子、跨浮槽、扛笆斗、脱稻粒……翰飞的高中生活是从乡下的奉璋中学开始的,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步行十四五里土路不算,可怕的是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劳动,14岁的翰飞竟挑起100多斤重的泥担子,向决堤的坝口填土。1977年冬天,15岁的翰飞,为了挣学费,竟然到盐西县化肥厂建筑工地给泥水匠做小工。每天都是早早起床,顶着黑沉沉的天幕,冒着刺骨的寒风,浑身颤抖着来到工地,搅拌水泥、石灰和沙子,做成混凝土,再放到大帆布袋子里,兜起四角,用扁担抬到厂房的墙角下。然后用铁锨一锨又一锨挖到小灰桶里,拎到瓦匠师傅身边让他们砌砖墙。身上汗水不停地流下,薄薄的棉袄,干了又潮,潮了又干。半天活干下来,从头发丝到破胶鞋面,整个人仿佛都被水泥沙尘包裹着,眼睫毛和鼻孔里都是细细的沙灰。……就这样干了12天,每天8角钱,留下了学杂费,余钱买了新外套过年。暑假里,翰飞又到药材公司帮忙晒药材,居然认识了当归、黄芪、党参、大海马、乳香、红藤、元寸等药材。暑假的后半段,他又看上更加挣钱的行当——卖棒冰。每天从上午10点钟,人们开始躲避火辣辣的太阳时,小翰飞就向着太阳出发。只见他头戴一顶宽檐大草帽,脚踏着比自己矮一点儿的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用一只手扶住车龙头,另一只手伸到后面边扶住木箱边敲木块吆喝:“卖棒冰!赤豆棒冰!香蕉棒冰!”再过一年,翰飞就要参加高考了,而一年之前,他却顶着烈日,干着跟书本毫不搭界的繁重体力劳动。

小翰飞是在勤奋好学中成功的。翰飞的好学是有名的。他竟然在牛车棚顶上吊着的槽筒里,在屋后的那棵皂角树上,躺着或坐着看完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家乡下那堂屋北面的一整面夯土墙上,贴满了翰飞从小学1年级直到中学毕业所获得的德智体美劳等各式各样的红彤彤的小奖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前后9年,翰飞一直担任班长,而且一直是学校的广播操领操员。3年级时,小翰飞在几所学校的联席大会上,一口气背了20条毛主席语录;5年级时竟然获得了全公社作文竞赛小学部第1名;高中1年级时,又获得了盐西县中学生作文竞赛第3名。1975年12月,13岁的尹翰飞被推选为盐西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出席了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尹翰飞1962年出生,1978年考入大学。在小翰飞16年的童年、少年生涯中,逃脱不了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苦难!尽管小说着墨不多,但是苦难阴影就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紧紧地笼罩着尹翰飞及其家人:

苦难,铺天盖地而来,排山倒海而来,摧枯拉朽而来;

苦难,给人以精神上迷茫、肉体上饥饿和心灵上摧残;

苦难,给人以窒息,给人以毁灭,给人以绝望!

然而,小小少年尹翰飞,在逆境中成长,在苦难中开花!

他像一朵秋海棠,让人们看到了土地之贫瘠看到了环境之恶劣;

他似一朵万寿菊,让人们看到了拼杀之顽强,看到了抗争之英勇;

他若一朵迎春花,让人们看到了前程之美好,看到了人生之希望,看到了祖国之未来!

《1978高考之路》,让人重新认识了“苦难”二字,原来,苦难,是催人奋进的催化剂;苦难,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源;苦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历练!

《1978高考之路》,让所有关注高考的人们,记住昨天,记住那个年代的高考,记住那个年代的莘莘学子们所经历的苦难,记住这群经过涅槃的凤凰后来是如何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作者系建湖县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致谢远去的高考 (随笔)

夏海

春节前,我喜获伏武先生的新书——自传体小说《1978高考之路》,由于平时忙于工作,未能及时拜读,一直摆放在办公桌上。每每坐在桌前,我的目光总是被它深深吸引,翻看着散发淡淡油墨香味的新书,让人一下切入到几十年前的岁月。

一本好书会让人惦记着,一刻不想停下来。春节长假,我将伏武先生的书带回家,放在书房案头上,本想七天读完,结果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急不可待地读完这本新书。

早在20多年前,我就认识伏武先生。他在县人大办公室,我在建湖报社,只隔着一道院墙。那时,我们交集不多,只是工作上接触,偶尔在建湖报副刊“五谷树”上读到他的佳作。后来,伏武先生到高作工作,又调到县民政局、计生委,再后来到现在的县卫健委,期间我们见面很少,也未读到他的文章。

去年国庆节,我突然接到伏武先生的电话。他说正在创作一部有关高考的长篇小说,即将付梓。听到这个消息,我真为伏武先生高兴。喜爱文字的人总放不下自己手中的笔,原来伏武先生沉寂这么多年,一直在文学苦旅中筑梦。

文学的梦想是诗与远方,注定是一场艰辛与孤独的旅行。五年来,伏武先生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潜心创作,一字一字打磨,一遍一遍推敲,一稿一稿修改,洋洋洒洒25万字的励志小说终于大功告成,多年来的文学梦如愿以偿。

浮生若梦,往事如烟。每一个经历高考的人,都会无法忘怀那段艰难的时光。伏武先生的《1978高考之路》这部自传体小说,运用平实的叙述、细腻的描写、娴熟的语言,栩栩如生、娓娓道来,讲述了40年前一名高二应届生一段抹不去的珍贵记忆,展示了作者蓬勃向上、勇于抗争、追求梦想的人生经历,像春雨一样渗透读者心灵,像教科书一样启迪人生思考。我比伏武先生年轻几岁,也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在这本书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高考之路和青春影子,几十年前的高考虽然远去,但仍记忆犹新。

人间正道是沧桑。伏武先生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写成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是记录高考酸甜苦辣而又刻骨铭心的艰辛岁月,以及作者的那条1978高考之路,更是激励后来人了解昨天、珍惜今天、为了明天,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高考是一场人生的竞赛,更是意志的磨练。我和伏武先生这代人在艰难中出生、在贫苦中成长,庆幸自己做出的选择,感谢那个年代,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现在年轻人生活在新时代,青春阳光,敢想敢闯,一定会奔向生命的远方,拥抱星辰大海,绽放最美芳华。

走再远的路,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致谢高考,因为那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作者系建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