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随着高新区鹿山20GW封装胶膜、高测10GW单晶硅片、力朗2GW圆柱动力电池、量能年产60万只镍氢动力电池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基本完善,竞争能力持续增强。通过2到3年连点成线、织线成面,该区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叠加效应充分释放。
项目是立区之本,产业是发展之基。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头版头条,持续突破在手重大项目,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全力建链补链强链,在手续审批、施工建设、项目推进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帮办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真正做到让企业家在高新区投资放心、经营舒心、发展安心。
11月29日,笔者在江苏润达年产4GW太阳能晶硅组件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4条生产线设备全部到位进入调试阶段;二期工程生产车间已完成80%;仓库、宿舍、食堂及办公楼即将封顶。“高新区全力服务我们项目建设,打足人力机械推进工程进度。一期建设4条生产线,2条生产线已经生产,目前正在赶制发往欧洲2400万元的生产订单。”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润达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晶体硅、晶体硅片、绿色太阳能光伏电池、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该公司研发生产的二期HJT产品,运用前沿技术,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40%以上,可直接用于卫星,应用范围更广。
润达年产4GW太阳能晶硅组件项目,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8万平方米,购置机械手排版机、接线盒焊接机等设备1132台(套)。该项目于今年8月初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全部竣工。投产达效后,可生产太阳能晶硅组件产品4GW,预计可实现年销售30亿元,纳税超5000万元。
万物生息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产业崛起更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招商引资才更有吸引力,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对于营商环境,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高新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再造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流程,扎实抓好市场政策引导,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多点开花”。今年,高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制定不够精准、行政审批不够高效等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解决项目需求、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
该区出台《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一企一策”思路,对区属企业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类别,从载体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段精准扶持,推动企业快速提档升级。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加快建设“一窗制”政务服务大厅,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建成高新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形成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格局,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面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
郑政 李建 肖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