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我要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搞研究”——记恒济镇苗庄村残疾退伍老兵钱金礼​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11-24

在恒济镇苗庄村,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残疾退伍老兵,他冲破“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主动与盐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死后无偿捐献遗体的协议,他的名字叫钱金礼。

老人的这一善行义举,很快在村头传开了。有的不理解,然而更多的村民则赞不绝口:到底是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过,即使老了,报国之心不改、军人本色不变,值得我们尊崇学习!

1974年12月,钱金礼高中毕业后,胸怀一颗报国之心,积极报名参军。经过短暂的新兵连集训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工程兵部队,专门从事铀矿开采。他深知,铀是生产核武器的重要原料。为了让国家多造、快造一些“镇国之宝”“护国之器”,他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连续作战的精神,抢着抱电钻、打“爆眼”,没日没夜地干。长期的粉尘污染和铀矿辐射影响,他逐渐染上了“尘肺病”,也为他今天所得的肺癌埋下了隐患。1977年7月,他超期服役后,退役返乡。

可能是由于当时年纪轻、体格壮,退伍后的钱金礼与新婚不久的妻子还承包了几亩责任田,春种、秋收、夏管、冬藏,闲暇之余,还做些修桥铺路的善事,平时胸部虽有些不适,但扛得住,也没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抵抗力的下降,老钱越来越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2014年初,他到盐城市疾控中心诊治,被确诊为“尘肺病”。当时县民政部门根据他的退伍档案资料和医院疾病诊断书,将其评定为七级残疾军人,享受相应的国家抚恤金。也就是从那年起,老钱喘着粗气、忍着胸闷,辗转于县内外医院,吃了不少药、挂了不少水,可就是不管用,难道“尘肺病”真的是不治之症吗?他逐渐萌生了死后捐赠遗体供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攻克“尘肺病”顽疾、造福人类的念头。

2019年10月,日益消瘦的钱金礼不但感到呼吸越发困难,而且觉得胸部疼痛难忍,旧病新痛,他终于倒下了。他的两个儿子立即将他送到上海胸科医院诊治。经诊查,老钱的“尘肺病”十分严重,并患上了肺癌,建议保守治疗。县镇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得知钱金礼的病情加重后,多次登门慰问,送钱送物,并为其速办了残疾七级调提为五级的申报手续。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更加坚定了他死后向国家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想法。

7月17日,钱金礼在老伴刘荣兰、长子钱文豪的搀扶下,来到恒济镇红十字会,在《盐城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志愿者签名”栏目下,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蒋悦  游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