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金秋时节炉饼香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09-19

金秋时节,上冈镇传统美食草炉饼,以其独特的风味,为人们中秋团圆盛满乡愁。

草炉饼,顾名思义因用草炉生产而得名。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年,也就是汉朝王莽篡位以前。相传汉朝的时候,王莽就是做饼出身,他那时做的饼就是现在草炉饼的前身。

草炉饼的炉子是用去了底的砂缸做成,每炉可产草炉饼100多只。燃料是海芦苇草,不仅易燃,火也适中,且海柴无污染。面粉用料和发酵对水也极为讲究,达到餻料纯正,火碱适中,这样做出来的草炉饼绵甜爽口,香气袭人,形色拥有“金面、铜底、玉镶边”的美誉。上个世纪50年代,草炉饼工艺得到了改进,饼型由圆形改成长方形,与黄桥烧饼(俗称“黄烧饼”)相像。

在草炉饼的发祥地上冈镇,饮食文化不断丰富,但草炉饼仍是人们的最爱。街坊市民早晨起来,一般都会买上一二排草炉饼、一根油条、一杯清茶,便在悠然自得中享用早餐美味。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黎明百姓关注的市井新闻,则是他们侃侃而谈的话题,那场景气氛十分祥和。草炉饼老鸭汤口味油而不腻,咸淡相宜,富有营养,是大多食客的首选。一些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更是对此情有独钟,他们或托亲拜友,或专程前来买些草炉饼,作为礼品带往海外,以馈赠那里的亲朋。

目前,上冈集镇3家草炉饼店每天用面粉1000多斤,做成炉饼5000多只,每只卖到2元,年创收达300多万元。每天清晨起,草炉饼店便门庭若市,热销4个小时左右,在城乡街头巷尾,也时常会听到饼贩们悦耳的叫卖声。

多少年来,小小草炉饼传承了历史文化,浓缩着厚重的地方饮食文化底蕴,链接着乡里乡情和身居海外儿女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