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上世纪80年代初,建湖县在改革企业经营制度的同时,开始探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88年,县塑料制品厂作为股份制试点,实行全员抵押承包,经过清产核资、划分股权、制定章程、发行股票等工作,当年12月30日完成股份制改革。1994年,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建湖首家定向募集的江苏华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县设立有限责任公司2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新组建股份制企业130家。县属91家企业实施股份经营。1996年,县委农工部、乡镇企业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县落实各类改制试点59家,其中先售后股12家,存量折股、增量扩股3家,破产重组5家,兼并和分块搞活3家。实施“先出售后改制”乡镇企业25家。
1997年9月6日,全县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召开,确定首批产权改革企业54家,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推开。以齿轮厂、克胜集团为主体,分别组建江苏明月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机厂、橡胶厂、水表厂、电子仪器厂等企业,创建责任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县属企业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121家。200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属工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22号文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全面落实扶持县属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出台《建湖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办法》《建湖县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考核兑现办法》《建湖县企业经营者财政贡献奖励暂行办法》《建湖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原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办法》,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纺织厂、县轻通厂、制药厂、床单厂等企业按期完成改制工作。
2001年,对改革改制中涉及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完善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工业企业改制措施,利用土地等资产变现支付改制成本,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当年完成县属工业企业改制55家,其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1家、有限责任公司14家、股份合作制28家、公转私营5家、破产5家、拆迁清算2家。2002年,突出公退民进,完成县属工业企业改制13家,二次改制11家,置换职工身份1.1万人,进入破产程序27家,终结10家。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和破产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县木器厂、塑料三厂等11家工业企业进入破产程序。2004年,县缫丝厂、淀粉厂等26家企业完成改革改制任务;县面粉厂职工清算工作结束;东华公司、化肥厂、环宇集团解决职工身份置换问题;全年进入破产程序企业28家,终结30家,置换职工身份5900多人。2005年,完成县属企业改制39家,乡镇企业完善改革45家。2006年,围绕“产权置换到位、法律手续变更到位”目标,新受理破产案件8家,审结21家。
2007年,轻通公司、誉凯纺织轴承有限公司、天子福药业、东大油米厂、轧花厂、盐城太平针织有限公司、县福利厂、江苏百倍集团等改革推进到位。建湖轧花厂、天子福药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并审结。县织布厂等25家企业进人破产审理程序。2007年12月,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企业改革“一年攻坚,一年扫尾” 的要求,将2008年作为改革攻坚年。至2008年底,列为改革重点的58家企业中52家企业基本推进到位,其中改制3家,深化完善7家,清算解体35家,破产7家。列入扫尾的15家企业,至2010年完成改制任务。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