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1991年建湖遭遇特大洪涝灾害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06-28

1991年,建湖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广大干群同心协力,筑起防汛抗洪的“红色堤坝”,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

6月中旬起,县境连降7次暴雨、大暴雨,县城降水量856.1毫米,境内雨量观测站最大降雨量1058.2毫米,超常年全年降雨量。县城水位6月14日起超过1.4米警戒水位,7月6日超历史最高水位持续到7月20日,上游的沿河、恒济、颜单等乡镇持续到7月23日。7月6日暴雨后,县城18小时水位猛涨0.59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37米。7月8日,全县17个乡镇水位全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5日,县城水位2.7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42米。上游恒济乡最高水位3.3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63 米。全县91万亩农作物围水,破圩20余个,鱼塘沉没100多个,受灾人口35万人以上,倒塌房屋1500多间。沿河乡全境沉没,损失惨重。全县被淹失收农田20.4万亩,减产三至五成4.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近7亿元。建湖被列为全省洪涝灾害10个重灾县之一。

7月上旬,国务院工作组、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洁(女)、江苏省副省长季允石到建湖视察灾情、指导抗灾。8月20日至21日,省长陈焕友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建湖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抗灾自救相关事宜。7月9日,县委、县政府成立抢险抗灾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抢险抗灾办公室和灾情、抢险、调度、救护、宣传、社会治安6个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抢险抗灾工作。抗洪救灾期间,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单位6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到沿河乡参加抗洪救灾。在坝头、闸口和圩堤上,每天投入劳力都在20万人以上,最多时35万人。全县累计加修圩堤948.5公里,加固闸、坝2259处,次高地做小圩572个,圩堤长489.6公里。

7月11日,因抗灾物资严重告急,县委、县政府发出《告全县八十万人民书》,号召全县干群誓与洪涝灾害决战到底,广大干群主动拿出旧衣服、棉被,扛来门板、铺板及准备建房用的桁条,县直机关组织捐赠柴油、煤炭、干粮等物资运往灾区。为堵住决口,全县沉船512条。沿荡5个乡镇10个副业圩主动破圩滞洪,滞蓄洪水6000万立方米以上,减轻洪灾险情。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山东临沂微山县,铜山县、灌云县、睢宁县、邳县、赣榆县、泗阳县、新沂市、丰县和河北省魏县等兄弟市、县捐赠大批编织袋、食品等物资,支援建湖人民抗灾斗争。据统计,兄弟市、县及有关单位援助草包17.76万只,编织袋42.39万条,麻袋1.55万条,蒲包5000只,大米1万斤,煤炭90吨,现金10万元,医疗及药品价值22.7万元。

8月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抗洪救灾表彰大会,表彰100个先进集体和296名先进个人,4个先进集体和6名先进个人在大会上作事迹介绍。9月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技人员减灾增收千人义包誓师大会”,开展“百千万”活动,即百人培训、千人义包、万人献策。全县1732名科技人员向县政府递交义包责任书,到乡镇进行技术义包。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