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941年9月18日,中共建阳县委员会在高作季陆墩成立。县委机关先后设在一区季陆墩、长北滩和二区东郑庄、六区马沿庄等地。1945年秋,县委机关迁驻湖垛镇积缘堂,后迁至该镇中堂巷陈氏宗祠内,1956 年秋迁至湖垛镇老街,2012年迁至城南新区。1951年7月,随着县名改变,中共建阳县委员会改为中共建湖县委员会。1954年11月,中共建湖县委设常务委员会。1958年县委会与县人委会合署办公,1961年分开。1959年2月,县委设书记处,1962年8月撤销。1967年1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县委机构瘫痪;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军对建湖县实行军事管制,成立建湖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1日,撒销建湖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建湖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1月,成立中共建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970年9月,中共建湖县委员会恢复。县委会恢复后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直至1981年3月,县人民政府重建后分开。至2021年中共建湖县共举行了十四次代表大会。
中共建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956年4月28日—5月1日召开,出席代表501人,列席代表35人。选举成豫华为书记,李友相、吴如勋、唐修朋为副书记,县委常委7人,委员31人,候补委员6人。
中共建湖县第二次代表大会,1959年2月24日—3月2日召开。出席代表510人,候补代表38人,列席代表791人。会议选举成豫华为书记,徐竞相、董曙、李友相、唐修朋为副书记,县委常委9人,委员29人,候补委员6人。
中共建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1964年2月28日—3月8日召开,出席代表523人,列席151人。选举王鹏为书记,李子建、李有相、代平、陆玉山、吴仲明为副书记,县委常委11人,委员31人,候补委员8人。
中共建湖县第四次代表大会,1970年9月15—21日召开,出席代表834人,列席代表23人。选举曹照高为书记,黄爱华、崔文龙为副书记,县委常委7名,委员41名,候补委员8名。中共建湖县委恢复,撤销县革委会核心小组。
中共建湖县第五次代表大会,1978年8月7—10日召开,出席代表837人。选举李培亮为书记,丁国山、彭正柱、代平、陈金鹏为副书记,县委常委11人,委员36人,候补委员8人。恢复成立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建湖县第六次代表大会,1982年8月16—19日召开,出席代表390人。选举李培亮为书记,魏福宝、陈金鹏、洪志爱为副书记,县委常委9人,委员35人,候补委员5人。
中共建湖县第七次代表大会,1985年12月21—23日召开,出席代表402人,列席10人。选举周侃为书记,魏福宝、洪志爱、刘鉴康为副书记,县委常委9人,委员32人,候补委员4人。
中共建湖县第八次代表大会,1988年9月20—22日召开,出席代表400人。选举王智新为县委书记,刘鉴康、李怀稳、嵇德柱为副书记,县委常委9名,委员27名,候补委员4名。
中共建湖县第九次代表大会,1991年4月25—28日召开,出席代表395人。选举王智新为县委书记,袁世珠、李宗耀、肖兰英为副书记,县委常委9名,委员27名,候补委员4名。县委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中共建湖县第十次代表大会,1996年4月26—29日召开,出席代表400名。选举肖兰英为县委书记,刘长青、王耀武、唐修国、王小平为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11名,县委委员29名,候补委员4名。
中共建湖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01年3月26—28日召开,出席代表382名。选举陈正邦为县委书记,曹友琥、王耀武、董小平、顾春芳为副书记,县委常委11名,委员27名,候补委员6名。
中共建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006年6月24—26日召开,出席代表377人。选举曹友琥为县委书记,陈勇、苏冬为副书记,县委常委11名,委员27名,候补委员6名。
中共建湖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2011年6月27—29日召开,出席代表388名。选举王荣为县委书记,苏冬、王旭东为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11名,委员31名,候补委员7名。
中共建湖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2016年7月15—16日召开,出席代表387名。选举陈平为县委书记,薛盛堂、吴云为副书记,县委常委11名,委员34名,候补委员6名。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