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建立抗日群众团体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04-12

1940年底,盐城县建立民主政权初期,西北乡境内的区、乡和市镇、学校,就建立了抗日群众团体组织。1941年9月,建阳县建立后,全县各级均建立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教师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学校以在校学生为主、联合校外儿童成立了儿童团。

县工人救国联合会

县工人救国联合会首先从各市镇开始建立,入会者多数为浴业、鞋业、理发业、建筑业工人以及商店店员等。1941年初,刘大谟率民运队进驻上冈镇后,最先成立了浴业抗日群众组织。同年五一节,在文庙召开大会,成立十四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发展会员200多人。日军侵占上冈镇后,工救会骨干中一部分参加新四军主力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

县青年救国联合会

1942年5月7日,县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召开,到会代表100余人,选出委员21人。郭铭、李甫青为青救会正、副主任。各区青救会组织7月上旬相继成立。区青救会还成立青年队或青年义勇军,领导青年学习军事知识,武装抗日。

县教师救国联合会

1942年5月27日,县教师救国联合会成立。各区亦先后成立区教救会,全县7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这一组织。教师除坚持敌后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抗日宣传外,还抽出一定时间参加借粮、减租减息等抗日活动,有的还协助地方干部领导抗日,参加打游击,成了一支抗日骨干。

县妇女救国联合会

1942年7月7日,县妇女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召开。到会代表94人,选出朱浣为会长,姜维亚、王金诚为副会长。区、乡妇救会组织,到1942年底基本建立健全,发展会员10万人。各地妇救会组织除带领妇女进行生产活动,还组织站岗放哨、做军鞋慰问子弟兵等工作。

县儿童团

1942年6月,县儿童团组织在高作北乡召开成立大会,新安旅行团派员参加,大会向阜宁县发了抗日竞赛挑战书。各区、乡、村和学校普遍建立了儿童团组织。参加儿童团的绝大多数是9至16岁的儿童,他们一面学文化,一面配合地方搞抗日宣传,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参加扭秧歌等活动。

县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

1941年春,原盐城县委派到十四、十二区的民运工作队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贫雇农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群众参加抗日积极性,指导建立农民救国联合会。建阳县建政后,县委仍以民运工作队为主要骨干,分派至区、乡,进行社会调查,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物色与培养积极分子,建立村农救会,继而成立乡农救会。1942年3至5月间,一、二、三、五、六、八区先后召开区农救会成立大会。在区、乡、村普遍建立农救会的基础上,4月21日,县委在长北滩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选出执行委员21人,候补执行委员5人,树海、朱佩湖为正、副会长。县、区农救会都明确专职人员驻会办公,负责上下联系,区农救会还协助政府调解群众事务纠纷。区、乡农救会建立后,普遍进行了整顿、洗刷,以纯洁组织,调整充实农救会干部。1942年8月初,县农救会会员发展到10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基本控制了农村基层政权。

各级农救会、商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教救会及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在县委领导下,互相配合,团结战斗,为建阳县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