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忧国忧民追求真理—— 吴宗鲁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03-17

吴宗鲁,1904年出生于草堰口吴家桥的一个儒医(塾师兼医生)家庭。自幼随父读书,广泛接触社会,深知民间疾苦,养成见义勇为品格,憎恶旧社会。在上冈小学读书时,爱读历史,善写诗赋,字里行间流露忧国忧民思想。1918年,考取淮安省立第九中学,抛弃章句之学,投身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罢课、示威游行,慨然以挽救社会危亡为己任,推崇“实业救国”主张,探寻救国救民途径。

1921年,吴宗鲁在家乡小学任教,闲暇时与亲友交往,经常慷慨陈辞,抨击时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3年2月,参加上冈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分担宣传工作,大家称赞他孜孜追求真理的精神。同年夏,吴宗鲁考取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广泛接触进步青年,研读我党创办的《响导》《中国青年》等书刊,探求革命真理,参加党领导的群众运动。他给友人邵华去信指出,想用复古的办法改变现实是没有出路的,革命才是改造中国社会的唯一途径。并冒着风险买了两本《社会主义讨论集》寄给邵华阅读。吴宗鲁假期回乡,经常和宗室弟兄及进步青年谈论中国前途。此间他与盐阜早期地下党员仇一民和进步青年学生宋我真结下了深厚情谊。

1927年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与其他几所院校合并,改为武昌中山大学。吴宗鲁经编级测验后进中大二院经济系三年级学习,他在该校革命党人李达、沈雁冰和进步师生的影响下,坚定了为劳苦大众献身的崇高信念。7月10日,吴宗鲁应聘到驻武汉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官团当政治教官,宣讲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主张。随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吴宗鲁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把枪口对准无辜的革命群众,义愤填膺,愤然辞职,回到中大读书。10月,在中共武汉地方组织领导下,广大师生驱逐了反动派拼凑的“学生改组委员会”,新选了学生自己的组织,吴宗鲁当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1月,吴宗鲁负责组织和联络中大学生会联合武昌各校师生鼓动武昌各厂工友声援震寰纱厂工人的正义斗争。12月16日凌晨3时,反动派的军队突然包围中大,逮捕有“共党嫌疑”师生15人,吴宗鲁在同学的帮助下,本已越墙出校,但想到自己是学生会负责人,不能丢下被围禁的学生不管,毅然返回校园,组织学生转移时被捕。吴宗鲁被捕的消息见报后,其表弟王慕尊(时任第六军少校政训员)出面营救。王慕尊到狱中劝他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就能获释。吴宗鲁说:“共产党人革命何罪?无罪人又何责之有!”断然拒绝王的劝说。

1928年1月4日,武汉反动当局将吴宗鲁列为“共党要犯”,以“鼓吹共产,阴谋暴动”罪名,将他杀害于汉口济生路阅马场。遗体当夜为其同学刘文、魏克等收殓,后被吴宗鲁的岳父陈鹤桥移葬于今建湖县永丰村。

199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吴宗鲁为革命烈士。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