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近日,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入选作品中,建湖县杂技剧《芦苇青青菜花黄》、淮剧《谷家大事》、杂技《登上凌寒独自开——集体杆技》三部作品入选,是省级层面入选作品最多的县(市、区)。
建湖文化底蕴深厚,淮剧、杂技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中国淮剧之乡”“中国杂技之乡”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是水乡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之宝”。“十三五”时期,一批精品力作在国内外崭露头角、获奖无数,文化艺术魅力不断升级,文化特色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温暖幸福的水乡结出丰硕多彩的“文化果”。
文化精品亮丽夺目
在省级层面,一下子3部作品突出重围,靠的是什么?是文化实力、更是文化底气。建湖在文化创作上深挖题材,精心打磨,推出一批富有建湖地方特色、极富时代感艺术美的淮杂文化作品,杂技《小桥·流水·人家》《芦苇青青菜花黄》,淮剧《芦荻知秋》《北秦庄之恋》《马一刀与肖神剪》《谷家大事》等精彩作品获得好评不断,所到之处掌声不断,已然成为观众品赏论鉴、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与高端艺术人才开展合作,在文化理念、层次、水平的提升上吸收精华,让艺术文化更显高度、更具特色。建湖先后引聘了原中国杂技团艺术总监、总导演何晓彬,原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导师曹路生,两度曹禺文学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剧陈明,国家一级导演李杰等高层次人才,直接编排、导演各类剧目,无论在主题,还是内容、形式上,都赋予淮杂艺术新的生命。
去年,由曹路生编剧、何晓彬导演,献礼建党100周年、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鲁艺华中分院建院80周年的杂技剧《芦苇青青菜花黄》公演即受好评。2021年1月19日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获得高度评价。这部杂技剧是继大型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国内首部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之后,江苏省杂技团又一亮点力作。建湖杂技足迹遍布亚欧非美各洲,获国际赛奖项3次,全国赛奖项11次,走上中央电视台表演26次,江苏省杂技团荣获“全国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
创新推出的抗疫题材大戏《谷家大事》,取材于建湖正清米业疫情期间向武汉捐赠5万斤大米的真实事迹,上演后,备受各界关注,目前处于紧锣密鼓的复排阶段,确保以“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文旅融合增添魅力
来看戏啦!来看戏啦!来看戏啦!去年,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沙庄戏苑成功开苑,让更多欣赏九龙口景区美景的游客,多了一处看戏的好地方。
近年来,建湖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用心更用力,致力在国家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建设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充分融入淮剧文化,重点加快淮剧小镇建设,植入淮剧《小镇》场景和旅游体验元素。上海淮剧团实践基地、江苏省淮剧团演出基地落户九龙口。整合全县特色旅游资源,合理优化游览线路,扩展游览空间,精心打造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淮杂特色文化旅游等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开辟湿地科普、医疗康养、亲子互动、工业体验等特色旅游线路。
精心推动“+旅游”的深度融合,放大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等农业品牌优势,推进农旅融合;以温泉度假酒店、久悦康养中心等项目为抓手,推进康养融合;通过举办自行车马拉松资格赛、半马赛等体育赛事,推进体旅融合;以建湖机场为载体,推进工旅融合。
在双湖文体产业带建设上倾力策划、聚焦发力,目前,建湖已与北京巅峰智业开展多轮商讨,初步形成《建湖县双湖片区文体旅产业带总体策划及启动区提升设计工作建议书》,以“淮杂IP+里下河双湖ID+泛文体旅产业”为主线,建设中央活力带、融合创新带、美丽示范带、未来城市实践带,打造建湖城市新地标,提升城市能级。
文化载体提质升档
县文化馆、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在双湖公园内新建了江淮戏苑、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和书画院,建湖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四馆两院(苑)”格局。
不仅县城,乡村文化载体丰富多彩。九龙口收成村的乡村大舞台别具特色,节日里的表演,成了村民们的心头爱。不远处的新型农村社区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家纷纷感慨,“日子好,生活美,真的爱上了这个新时代。”近年来,建湖以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重大节庆为节点,针对不同群体,提高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切实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积极探索“场馆+”模式,赋能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杂技传承基地等载体,植入咖啡茗茶、科技体验、文创售卖、科研培训、讲座论坛等市场化经营业态,创造独特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以提升服务效能为导向,通过巡展、巡演、巡讲等方式开展馆际合作,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大力实施“文化预约”工程,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切实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放大文化惠民的社会效应。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全面启航“十四五”,文化迈步新征程,建湖将持续彰显文化传统优势,抓重点、创特色、多创作、出精品、扩影响,让建湖“文化之香”沉入城乡街角、遍洒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