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出生于船民家庭、夫妻俩同为县航运公司船工的刘永生,因一家四代人接力抚养照料被拐残疾男童34年,继被评为“建湖好人”“盐城好人”后,日前又光荣登上2021年2月份“江苏好人榜”。
1987年10月,建湖警方委托刘永生母亲张金兰和妻子杨为菊临时照顾被拐男童,后来一直没找到该男童亲生父母,刘永生主动承担起抚养责任,公安机关帮助这名男童申报了户口,取名刘军。刘军患有先天性脑瘫,但刘永生不离不弃,视同己出,和一家人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悉心照顾34年,精心呵护着他长大。
刘永生在自己母亲去世后,为使孩子白天能够有人照应,动员已退休的岳母搬来一起居住。如今岳母已经过世多年,刘永生想起来,仍然十分愧疚。老人本应有清静安逸的晚年生活,却帮助他们夫妻操心带刘军,在忙碌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中,刘军慢慢长大,但伴随成长过程,先天性脑瘫的病情日渐加重。在外面闯了祸,刘永生总是既陪笑脸又赔钱去打理。为了不让他灰头土脸,每天给他洗澡、换衣服。人跑没了,全家人动员,外出寻找。有一次,刘永生一直找了一天一夜,才在离家19公里外的阜宁公兴将人找回。疫情期间,夫妻俩宅在家里,专门看着他,不让他乱跑,不给社会防控添麻烦。
刘军先后两次受伤。1995年冬天,爬楼梯跌倒,造成颅脑损伤,作了开颅手术。2006年4月的一天,与一辆面的车相撞,双腿被撞断,先后做了3次手术。孩子不能上床睡觉,刘永生夫妻俩陪着在地铺上睡了半年,又在自家天井内,扶着孩子进行康复锻炼。刘家经济本不宽裕,为帮孩子治伤,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左邻右舍评价说:“不是亲生胜过亲生。如果不是刘永生一家的精心照料,孩子早就没命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刘永生夫妇双双年届古稀,加之身患多种老年疾病,夫妻俩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便将有些照料事宜交付女儿刘芹。刘芹将此视为责无旁贷的义务,担起了添置新衣、治病护理、家庭卫生等责任。刘芹的女儿今年15岁,平时她对“舅舅”也特别尊重关照。
刘永生一家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引起近湖街道神台社区的关注,社区主动与县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联系,为已到中年的刘军办理了低保、医保和二等残疾认定手续,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正秀等党员干部经常登门看望,嘘寒问暖,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管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