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今年是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1月19日晚,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文艺演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由江苏省杂技团出品的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用杂技艺术再现了新四军华中鲁艺那段历史。市委书记戴源、市长曹路宝、市政协主席陈红红,县领导祁从峰、乔宗华等观看演出。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党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决定在新四军军部驻地苏北盐城建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大批来自“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华中鲁艺中坚力量,用文艺励志报国。《芦苇青青菜花黄》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该剧以运河船夫的日记形式,记录了上海文艺青年东青奔赴苏北新四军根据地抗日前线,加入华中鲁艺的亲身经历,串起华中鲁艺1941年那段抗战历史。作品以杂技语言重现了华中鲁艺师生在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难忘经历,重点讲述了华中鲁艺师生战略转移过程中殊死抗敌的英雄壮举。华中鲁艺这段悲壮历史虽然短暂,但殉难烈士伟大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这部杂技剧中得以生动再现。全剧以热血青春、理想信念为主色调,生动地诠释了鲁艺文化的精髓,鲜活地再现了鲁艺师生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不屈不挠的抗日斗志,家国运、民族魂在剧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悉,《芦苇青青菜花黄》是继江苏省杂技团大型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国内首部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之后又一创新力作,已被列入江苏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是江苏文艺创作题材库首批重点题材。该剧融入杂技、话剧、舞蹈等诸多元素,将传统杂技技艺与红色革命题材嫁接,在传统杂技技艺中创造出新的杂技语汇,改变人们对传统杂技的固有印象,努力追求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的深度转变。全剧以强烈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水乡特质为亮点的运河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在演出现场,花式杆技、纤盘蹬鼓、绸吊滚环……演员身着当时人物服饰,以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演出,表现鲁艺师生集训、学习、抗敌乃至牺牲的场景,不但令人耳目一新,也充分反映了当时鲁艺师生抗日救国的情怀,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崔良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