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钟庄街道梁垛港畔,一块青松翠柏环绕着的高地,矗立着一座丰碑,这是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陆庄革命烈士纪念塔。
址貌一览
陆庄革命烈士纪念塔及其附属场地占地约2000平方米,塔基呈方形,塔身高7.2米,正面书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后有水泥墓穴一座,安葬着革命烈士的遗骨。甬道左边建有4间平房,室内展示着烈士们的生平事迹。纪念塔周围长满松柏、冬青、黄芽等花草树木,四周有围河,整座纪念塔庄严肃穆。
战斗史事
1944年农历五月初五,建阳县(即建湖县)二区区委、区署因对敌斗争需要,从北郑庄秘密转移至陆庄。当天,盐阜独立团二营四连三个排指战员在苏家嘴一线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取胜后,奉命向上冈转移,途径陆庄时,天色已晚,便在陆庄宿营。区委、区署同志和当地群众腾出住地,让战士们休息。一排20余人被安排在十字河西的老庄,二、三排和区署的部分人员分别住在河东岸的陆庄,3个排70多名指战员分散住在周围8户人家。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迂回行军,战士们都已十分疲倦,在农家打好地铺后便休息了。当地土匪头子、汉奸孙景辉探知二区区署进驻陆庄,连夜到湖垛据点向敌人报告。日军派出200多名日伪军,取道左家庄,连夜向陆庄偷偷袭来。
次日凌晨,浓雾漫天,四连一排在老庄设置的第一道岗哨未发觉敌人已摸到左庄,待第二道岗哨听到脚步声时,刚喝问“口令”,就被日军开枪杀害。敌人此次袭击,意在打击二区区委机关。当发现老庄驻有新四军时,慌忙调整部署,把老庄团团包围起来。一排战士从睡梦中被枪声惊醒,迅速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几个敌军偷偷摸到一座“顶头舍子”(指两檐着地,山头开门的茅舍)前,正准备挑开帘子向屋内开枪,一班的一个战士箭步冲出去,与敌人展开肉搏,其余战士有的拿起扁担,有的举起叉子,坚决阻止敌人窜进屋内。
住在隔壁的副连长高立安闻声,带领二班战士,端着上好刺刀的枪破门而出,他大吼着:“同志们,跟日军拼命啊!”张牙舞爪的敌人乱作一团,惊慌中向二班进行疯狂反扑。敌人越聚越多,但二班战士愈斗愈勇。战士的喊杀声,敌人的嚎叫声,武器的撞击声,惊天动地,响彻田野。一位战士左冲右杀,身上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直到右脚被炸断时,他两手还紧紧地卡着一个敌人的脖子。高副连长和二班战士顽强地跟敌人拼搏,但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献出年轻的生命。
住在河东陆庄的二、三排战士,此时也组织起一道火力网,掩护突击队翻过坝口向河西发起冲锋,增援一排,同时掩护二区区署同志转移。日伪军慌忙调转机枪口,向增援的突击队扫射。二、三排战士冒着弹雨,前赴后继冲向西岸。为打掉敌人火力点,三排的3名战士组成突击小组,冲向敌机枪阵地。第一个战士倒下了,第二个、第三个战士又冲上去,终于击毙敌人的机枪手,缴获重机枪一挺,控制了局势。天亮后,驻高作的盐阜独立团主力向四周发出增援信号,狡猾的日伪军害怕被歼灭,手忙脚乱地带着孙景辉逃回湖垛据点。
陆庄遭遇战是一场英勇悲壮的战斗。盐阜独立团二营四连在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中,39名官兵献出宝贵的生命,还牺牲了1名区队战士和1名群众。这次战斗,保证二区区委、区署安全转移,粉碎敌人妄图搞垮二区民主政权的罪恶阴谋。敌人龟缩到湖垛据点后,二区区委、区署的同志、突围出去的四连战士及附近干部群众到陆庄,瞻仰烈士遗体,无不泪流满面,悲痛万分。区委书记方非(女)就地主持追悼仪式,带领大家高呼:“打倒日本侵略者,打倒汉奸卖国贼!”“为民族雪恨,为阶级兄弟报仇!”追悼会后,群众收敛烈士们的遗体,将他们安葬在梁垛港边。十多天后,在二区区委配合下,战士们深入虎穴,擒拿汉奸孙景辉,并交群众公审后处决。
传承意志
为永志不忘在陆庄遭遇战中牺牲的烈士,1944年秋,建阳县政府在梁垛港边建起一座纪念塔,正面刻有建阳县政府的题词:“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两侧有唐君鄂、陈曙东、杨幼樵、乔耀汉等盐阜民主人士的题词,背面镌刻着二区区委方非、耿秉强等人的题词。1959年、1970年、2013年三次改建,形成现在的陆庄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期间,不少机关、学校、团体和群众前去瞻仰,寄托对先烈们的哀思。
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