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32条后街背巷整治出新,群众出行条件显著改善;73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居民生活更加舒心;11个农贸市场改造达标,百姓“菜篮子”拎得放心;4个智能化停车场建成使用,车主停车不再困难;2.7万名志愿者活跃城乡,传递社会正能量……初冬时节,走进水乡建湖,扑面而来的是清新和谐的文明之风,感受到的是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味道。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关切,大力实施“城市文明十大提升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
大红喜字贴上墙,喜庆的灯笼挂大门,连日来,建湖县近湖街道辖区内的裕丰花苑好事接踵而至:经过系统改造,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和社区“结亲”,居民迎来“红色管家”;而趁着好日子,小区接连有五六家住户结婚办喜事。“住在这里十多年,小区头一回这么热闹。”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居民孙玉兰脸上挂着微笑。
裕丰花苑是建湖较早建设的回迁安置小区,无物业无管理,环境脏乱差。“由于建造时间久远,小区设施老化。道路坑洼不平不说,排水管道时常堵塞,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水一直漫到脚面,住户苦不堪言。”秀夫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红建介绍说。
老旧小区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借助文明城市创建“顺车”,建湖老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提速,人和新村、光明小区等几十个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对小区道路、绿化、亮化、停车位等实施一体化改造,补齐功能短板,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小区靠近学校,离城中心也不远。改造后,这里干净清爽,安静舒适,居住质量明显改善,一些从小区搬走的居民又回来了。”孙玉兰说。
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后街背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同样连着千家万户。去年,建湖按照“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要求,排出急需整治的后街巷道110条,实施路面改造、雨污分流等项目,打通断头路、疏通梗阻路,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今年,新一轮后街背巷整治全面推进中,22条后街背巷年底前有望完成。
建湖县委书记陈平说:“文明城市创建,就是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我们宁愿少建一条大路,也要多修几条背街后巷的小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从冠华巷到书店巷,从近中巷到南站西巷,建湖从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入手,加快后街背巷改造步伐,一条条困扰群众出行的“烦心路”变成了“连心路”,群众真切感受到创文带来的可喜变化。道路拓宽了,路面黑色化,停车线划定,挤占道路现象自然消失了。
改善人居环境,刷新城市颜值
“菜场内外干干净净,经营摊位规规矩矩。”66岁的张日梅,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到西丰苑农贸市场买菜。提起菜场内外变化,她大拇指直竖连声说好。“以前这里污水横流,人一进去异味扑鼻。要不是靠家近我才不来呢。买过菜也是转身就走,一分钟也不想多待。”今年,建湖市场监管、城管、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农贸市场整治行动,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经过改造升级,里面环境大不一样,价格透明公示上墙,我们买得放心,吃得也安心。”如今,张日梅买菜还要多逛逛。
在西苑社区伟业小区路口,围墙旁堆积多年的垃圾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新栽的花草树木、新建的木质长廊和新铺的石板步道,引得附近居民拍手点赞。
建湖县园林服务中心主任李歆彤介绍,伟业小区与建昌花苑交界的空地原是荒地。因为长期无人管理,长了杂草堆了垃圾,成了卫生死角。在周边居民的反映下,住建部门开始对这块空地进行景观化改造,建起“口袋公园”,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竹曦公园”。
口袋公园不仅提升城市颜值,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建湖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通过修砌花池、配套景观小品等方式“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和微型绿地,让市民开门见绿,移步有景,在家门口休闲、放松享受“绿色福利”。目前,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1.9%。
变美的不止在县城。走进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白墙黛瓦的“小洋房”掩映在绿树花丛间,清澈的小河穿越而过,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房屋通透明亮,社区配套齐全,老水塔等‘乡愁’抬头就能望见。”说起现在的生活,73岁的吴国康老人幸福感溢于言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湖以更高标准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突出进行镇村主要街道、农户家前屋后等点位的环境整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该县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垃圾回收积分兑换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
提升文明素养,彰显城市气质
行走在建湖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公益广告,播撒文明的种子,凝聚向上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市民的文明行为。
“你好,现在是红灯,请在斑马线外等候。”11月16日上午8点,正值上班高峰,在向阳路与湖中路交界处,来自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的志愿者季兆华挥着小黄旗提醒市民文明出行。“戴头盔、等红灯、按车道行驶,非机动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文明礼让的意识也在提高。”季兆华说。
“要理发、修面的老人到我这边来。”“要泡脚、修脚的老人到我这边来。”10月24日上午,冈西镇敬老院内欢声笑语。中国好人、县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肖公章带着40多名“红马甲”,来到这里开展重阳节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建湖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10万人,各镇、区(街道)都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他们常年开展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尚。
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建湖定期开展“身边好人”“感动建湖十大人物”“新时代建湖好少年”等系列评选,凝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通过淮戏、小品等艺术形式,将好人事迹搬上百姓舞台,在镇区、村居巡演,让好人故事家喻户晓,让道德芬芳浸润人心。
截至目前,建湖先后发布63期“建湖好人”,其中14人入选“中国好人”,28人登上“江苏好人榜”,6人当选省“最美人物”,61人被评为“盐城好人”,5人被推选为省“美德少年”,入选数居盐城市前列。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好人好事竞相涌现,文明正成为建湖最亮的城市底色。盐阜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