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舞活龙头带民富 做强产业促增收——颜单镇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纪实 ​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0-12-04

自从江苏省委提出“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以来,颜单镇坚持把“村强民富、共建和谐”作为村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放大村域特色特点,全面加强村企合作,积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正清农机合作社与任杨村挂钩合作,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合作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依托水域优势 开启合作新篇

2017年以来,颜单镇党委、政府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条集群地和集散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功落户于颜单镇任杨村。该公司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依托任杨村的水域优势,采取“村居+公司”的合作模式,在任杨村征地100多亩,建造了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了烘干设备、加工设备及仓储库存、办公楼、展示大厅、3000平方标准化米业厂房,积极进行南粳46、5055、9108等优质品种的种植与开发,并和射阳几家大型米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致力打造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公司坚持以机械、资金、技术入股的合作形式,在本镇和周边地区承包6000多亩土地,帮助100多名农民发家致富。

任杨村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仅大面积流转了散户农民手中的土地,增加了群众土地流转资金,同时也为农业实行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

发挥市场优势 打造联建示范

颜单镇坚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始终将农业招商摆上与工业招商同等重要的位置,围绕本地正清米等农副产品,通过接轨上海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方式,提高项目招引的成功率和项目质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做足产业链、价值链文章。

今年6月份,颜单镇任杨村和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合作新上正清仓储加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造工厂化育秧基地3400平方米,新上烘干、加工、仓储、冷藏等设备,配套建设粮食仓储3100平方米以及办公楼展销大厅等1700平方米,打造全县优质建湖大米加工基地。公司坚持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积极采取“合作社+农场+公司+品牌+成员”,着力推行“自产自销”模式,切实解决基地种植加工销售中面临难题,全力推进县域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与优质品种植。目前,位于233省道与颜恒线交叉口规划建设的正清仓储加工项目已经竣工,工厂化育秧基地、粮食仓储已竣工,烘干、冷藏等机械设备已安装成功,米加工设备近日进场安装,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坚持典型带动 延伸产业链条

近年来,颜单镇立足现有农业特色,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精心做优设施果蔬、优质稻米、生态养殖等优势产业,打造了正清米业、弘森生态园、恒辉荷藕深加工、三虹福泉有机米、马路鱼等一批农业龙头品牌,形成了“米、藕、鱼(蟹)、苗”四大现代农业种(养)殖片区,且片区规模、综合效益逐年增长。

为了让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更大更好地发挥,该镇任杨村和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新上联建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在任杨村建成智能化育秧、大米烘干、冷藏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生产线。目前,19亩用于建设仓库、冷库、加工、烘干等属于农用设施用地正在申办手续。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农户150户,带动周边用工200多人,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万元。

此外,颜单镇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的同时,着力以现有的村企合作典型为起点,进一步放大弘森桃、正清米、楼夏蛋、马路鱼、德辉藕等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计划建设马路万亩综合养殖基地,补齐县域南部生态养殖短板;积极寻求企业投资合作,将弘森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中山杉种苗培育基地,并开辟建设中山杉森林公园;通过“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切实拉长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刘国军 金学萍 汤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