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20世纪40年代初,在县境南部活动着一支颇有影响的农民抗日自卫武装,这就是由中共地下党员、盐城县委委员、盐城西南行署主任树海带领的树海大队,这个大队组建成立地在境内的树家桥(今沿河镇树桥村)树氏宗祠。
旧址印象
树氏宗祠位于树家桥南庄后、滕沟河北岸一个约一亩多地大的高墩子上。据树氏宗谱记载,宗祠建于清代,为四合院的豪华建筑,有房屋22间。北边正殿供奉着祖先牌位名讳,东西厢房和南大殿为祭祖议事和聚餐场所。南殿大门为正门,大门旁有石鼓一对(俗称石狮子,上面雕着图案)。因树氏是清代官宦之家,大门两侧砌有“八字墙”,大门上方雕有“圣旨”和八仙过海的砖像。东厢侧门有门楼,挂着县立树村小学校牌。宽大的天井中间有一座小花园,西南角有升旗用的旗杆一根,四周栽植高大的梧桐。整个宗祠青砖小瓦,飞檐翘角。1941年2月树海大队在这里组建,召开了成立大会,这里也是大队军事训练的重要场所,抗战时期新四军过往部队也曾多次在这里驻训过。1943年大崔庄据点伪军到树家桥扫荡,树氏宗祠遭到部分毁坏,新中国成立初完全拆除,现为居民住宅区。
史事经纬
1941年2月,盐城县委、县政府为加强西部荡区对敌斗争的需要,成立了盐城西南行署(同年4月撤销),任命十一区区委书记树海为行署主任。同时要求行署建立起自己的自卫武装组织,以对抗土匪、韩顽和日伪军的袭扰。根据这一指示精神,树海利用家乡树家桥七、八人枪的自卫队,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训练和活动,此后又从宗族中动员一批人参加,队伍扩大到70余人枪。为公开地打击敌人,实行武装自卫,遂将自卫队正式任命为“树海大队”,树海任大队长,并在树氏宗祠举行了大队命名仪式。大队设1个警卫连,连长霍宗孟,副连长王汉民、树芳,指导员王世英。同年夏,部队又收编了鸽子荡的夏福康土匪武装,队伍扩大到100多人枪。1941年7月,日军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时更名称“盐城县荡东大队”,大队下属三个中队,收编的夏福康部为第一中队,夏福康任中队长;东夏庄民兵基干班为第二中队,朱同阶为中队长;原警卫连为第三中队,成为境内西南荡区一支独立的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主要活动在县境内东南和西南部荡区一带,开展武装自卫,打击汉奸和地方恶霸势力,配合新四军主力抗击日伪军扫荡。1941年9月,建阳县建立后,改名为建阳县荡东大队,树海仍任大队长。1942年春,一中队不服管教,胡作非为,中队长夏福康有投敌行为,大队在县政府和县总队配合下,对一中队做了遣散处理,纯洁了队伍。同年7月,并入建阳县抗日自卫总队。
树海大队从组建到上升为主力前后仅一年半时间,对敌作战50余次,在抗击日伪军扫荡,清剿土匪,保护抗日民主政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将永远载入建湖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
旧址现状
2008年,沿河镇人民政府在原树海大队旧址西桥口处设树海大队抗日旧址纪念碑一处。
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