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建湖县境内各阶层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这一团体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由中共地下党员参与组织领导。虽然服务团只活动了半年时间左右,但全体成员斗争意识坚决,活动形式多样,宣传抗日工作更是家喻户晓,对本地开展大规模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旧址印象
20世纪30年代初,上冈镇是通榆路上的重镇,旧盐阜区十大名镇之一,十分繁华,常驻人口3.3万人。东西、南北是条石路面的大街,两旁店铺、商号、工场林立,瓦屋、楼房鳞次栉比,粮棉、食盐、百货贸易十分兴旺。镇东的角头街南端是集市贸易活动地,北首是各种社会团体的住所。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就设在此处的上冈商会内。商会为两层楼房,古式建筑,大门朝西面向角头街,门旁有一口居民汲水的老井。1938年4月底,日军首次侵犯上冈,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上冈商会遭到重创,建筑楼不复原样。此后,上冈又屡次被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占领,整个集镇遭到多次掳掠摧残,商会原址彻底被毁坏。新中国成立后,商会住所一带先后被用作政府办公地、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住宅楼等用途。只有遗存的一口古井,让人遥想当年的烽火岁月。
史事经纬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中共江苏省临时委员会负责人王翰(建湖钟庄人),目击时局,觉得必须尽快唤醒国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是派遣地下党员唐君照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唐君照早在1926年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后到上海,与王翰联络上,并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唐君照在上海期间,曾几次回家探亲,耳闻目睹家乡在抗战爆发后,由于韩顽政府的控制,却是偏安一方,死水一潭,他把这一情况向王翰作了汇报,王翰即派他回家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7年8月,唐君照回到家乡,在上冈镇联络了上冈中学教师唐小石、唐君鄂,盐城县中学教师赵敬之和放暑假回家的南京金陵大学学生陈宗泽等人,共同商讨如何组织青年抗日救亡问题。8月,唐君照在上冈盐包场自己家召集上述人员开会,会议决定组建“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会上起草了《工作纲要》,其宗旨是宣传抗日,唤起民众。确定了人员分工,唐小石任团长,下设组织、宣传、总务、劝募、交通5个股,分别由韩锦文、陈仰梅、周赓、韩镗、韩钟负责。会上决定设陈灶锅分团,由陈宗泽负责。唐君鄂担任服务团的顾问,唐君照当时是盐城县总动员委员会青年部部长,参与服务团的领导,赵敬之、皋学炳协助陈仰梅共同负责宣传股,其余骨干成员有鲍廷铨、孙嘉时、陈海浪、孙加仲、孙勤、孙康等。办公地点设在上冈旧商会内,先后吸收了青年148人(包括陈灶锅分团)。
青年救亡服务团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进行街头演讲、贴小字报、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为抗战募捐(包括金银首饰)。服务团组织了一个话剧团,唐小石任编剧,陈仰梅任导演,自编自演节目。演出的节目有:《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等,并教唱革命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他们在上冈角头街、博场和启新大戏院等地宣传表演活报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皋学炳曾到街头、盐阜小轮船上宣传抗日。为了扩大宣传影响,唐君照把服务团带到盐城街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去的有20多人,住在硕陶图书馆。服务团还租借盐城游艺园公开演出募捐。唐小石有一次进行演前讲话,大讲抗日救亡的道理,激励民众,观众无不为之感动。话剧团的演出,在上冈乃至盐城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忱。有一旦角名叫李素琴,被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活动感动,毅然决然退出戏剧舞台,随团参加演出。上冈小学也组织学生歌咏队到街上演唱革命歌曲,宣传抗日。
服务团的宣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反奸抗顽的斗争也搞得扎扎实实。其中,揭露盐城十四区(驻上冈镇)区长管士魁私吞抗战捐款;斗争上冈地痞王雨仁(汉奸,1945年冬被处决);斗争阜宁保安旅抓丁。这3次较大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士气,提高和扩大了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的声誉和影响。
1938年3月上冈沦陷前夕,由于当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加之唐君照、唐小石、赵敬之和陈宗泽等几位团的领导被党组织委派去武汉工作,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的活动就此停止。此后不少成员奔赴了抗战的各个战场,留在家乡的成员也大都成了抗战的骨干力量。
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