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六月水乡,万物勃发,一片生机。把镜头聚焦美丽乡村,对准特色村庄——建河村,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让去过小村的人流连忘返;独具地方特色的新型社区,为小小村庄更添魅力;质朴勤劳的人们用双手创造财富,小村玻璃事业蒸蒸日上,放眼望去,一幅自然优美、宜居宜业、发展兴旺的村庄实景图呈现在人们眼前。
古韵村庄散发现代幽香
历史上曾经有个永安的小镇,因为1632年的黄河夺淮,使得小镇永远安静地沉睡在泥土之下,后人在这片土地上修了两条长堤,一条建丰圩,一条河丰圩,取两堤的首字,建河由此而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今的建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
近年来,建河村发挥传统村落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水产资源丰富、玻璃产业独树一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按照《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立足乡村实际,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
让村民住得好、过得好、日子美,建河村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占地24.5亩,新建了4排48栋住宅楼,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建成2000平方米乡村绿地、1.5公里幸福河风光带,村庄内外绿化300多亩,停车场、绿化公园成为村庄一道靓丽“风景线”。
美丽庭院打造特色标识
美丽庭院,美丽家园。建河村通过美丽庭院创建,持续改善和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庄,助力乡村振兴,形成美丽庭院的“建河模式”。
结合美丽庭院创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庭院内外清洁日”和“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确定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为“庭院内外清洁日”,绘制文化墙,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讲文明光荣”的村风民俗。
以“星”评优,创新开展村干部班子与巾帼志愿者共同组成的评选小组,开展“美丽庭院”星级评选并授牌,每季度动态更新,给予“五星庭院”奖励激励。建河负责人说,开展评选活动,旨在引导村民严格按照“三化、三美、三文明”的标准,激发村民创建意识,打造更加美丽、更加舒适、更加和睦、更加文明的村庄新环境。
目前,建河美丽庭院创建还在常态化推进,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大家认为,这种活动好,美好环境的维护需要靠每个人齐心协力的努力,让家园更加美丽宜居。
新兴产业加速富民步伐
建河村玻璃产业远近皆知,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该村创业户达到63户,电商户36户,带动就业人数60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
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的潘松,2009年发现家乡几十多家玻璃制品企业和加工点生产的传统特色产品造型别致美观,这种环保工艺品市场潜力很大。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在建河自己生产产品,并开设网店,通过网络销售,加快资金回笼,帮助村民实现富裕。
很快,潘松成立了北一玻璃制品公司,自己设计、生产,并在淘宝网、阿里巴巴、环球经贸网等20多家网站开展网络销售,当年实现销售近100万元,这让村民们眼前一亮,纷纷要求加入潘松团队。
更加值得欣喜的是,村民们除了生产销售产品外,还主动创新设计,拥有自己的专利,村民设计的钩挂支架、玻璃签字笔、高脚烛台、沙漏等百余个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村民们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广交会,到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洽谈外贸业务,部分产品还直接运输到了国外,成了老外眼中的“宝物”。
建河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安民与富民相结合,生态与宜居相结合,以其美丽乡村的活力魅力,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深度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展现新时代新乡村的新风貌。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