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底线思维,坚定必胜信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围绕国家和省、市、县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招引、城乡统筹协调、改革开放创新、民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体系等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推进措施,实现开发区在新的起点上转型跨越发展。
强化支柱产业集聚
坚持以“产业集聚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度。
着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围绕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石油装备向页岩气、井下装备、油气一体化领域拓展,推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液压机械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突出以环宇、爱雷德、风力士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注塑料机和风机等板块,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确保爱雷德项目一期6月份试生产,力动机械、金林车床等一批产业项目如期建设。
着力做强新能源产业。按照“引入一个大项目、打造一个新产业、增添一个增长极”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润阳6GW高效PERC电池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设备安装调试到位、进入试生产,力争全年开票销售达18亿元,着力打造百亿新能源产业。
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节能电光源产业转型,加快向LED封装、芯片、支架及工程服务等环节延伸,向精密电子、智能终端、5G通讯制造等领域拓展,推动般若二期、合泓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确保年内开票销售分别超5亿元、1亿元。
强化重大项目招引
坚持把“项目为王”的理念扎得更深、树得更牢,精心组织“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着力在项目体量、层次和效益上求实效。
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坚持“宜链则链、宜群则群”,按照“目标地域精准、意向企业精准、招商策划精准”要求,在更宽领域开展全链条式和产业集群招商,确保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80%以上。高端装备产业以上海和浙江台州为重点招商区域,确保台州东部数控车床、日信螺杆空压机、台兴电机等成熟度较高的项目顺利落户,环宇公司与上海机床厂合作成功。新能源产业以润阳项目为龙头,突出招引光伏太阳能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产业链关键性项目,力争北京晶澳、唐山海泰等重大项目正式签约。电子信息产业以深圳、东莞和台湾为重点招商区域,紧密跟踪东莞正田SMT贴片(集成电路芯片)、台湾进典阀门制造和韩国广浦空调部件项目,年内新开工外资项目2个。
围绕重点区域抓招商。选优配强专业驻点招商队伍,明确6名班子成员带领专业招商组常年脱产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密集区,以及日韩港台等境外区域,加强与上海嘉定合作,持续开展上海驻点招商“百日竞赛”、珠三角精准招商“对接月”、韩台专题招商等活动,全力突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外资项目。
围绕质量效益抓招商。树牢“税收为零、项目为零”理念,始终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积极引导土地、资金等向优质高效项目集聚,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实行土地指标有偿使用,倒逼引进一批有质量、有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探索推行招商人员奖励与实绩挂钩,对重大项目招引、项目服务实行重奖。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流失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本领和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支“会交朋友、会抓信息、会谈项目、会搞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
强化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企业健康运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大力推进“争星创优”。整合各类优质要素资源,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裂变速度快、支撑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支持,从年初开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扎扎实实抓,持之以恒地抓,确保年内新增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0家,全区星级企业总量达到20家,新增三星级企业2家、四星级企业1家,力争五星级企业有突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打造数量多、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以上。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推动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普通创客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改扩能项目60个以上,规上企业技改覆盖面超70%。积极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研发平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三自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全覆盖,发明专利申请突破500件,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
大力推进提质增效。积极实施装备制造升级工程,以“智能智造”为方向,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装备、技术、工艺、产品全面升级,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70%。积极实施互联网化提升工程,以“互联网+”为抓手,引导企业推广运用ERP、MES等“互联网+”管理新模式,提高企业公司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规上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占比50%以上。积极实施“三项清理”攻坚战,重点推进大展、东林、佳明等企业闲置厂房和土地的利用,年内新盘活存量土地100亩以上、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推促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企业集聚,促进节地水平和产业效益双提升。
强化营商环境打造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更高标准积极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活力。
提升服务效能。实行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运营服务“三段式”服务,分别由区招商局、区项目服务中心、区经发局负责,并实现无缝对接。全面落实项目建设“三级责任制度”,每个项目形成由一个区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项目专员负责的项目专班,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每个项目成立“政务服务、征地拆迁安置、要素保障、施工秩序维护”4个专项工作组,为项目提供全方位、针对性、专业化服务,全力推进润阳、爱雷德、般若二期等项目快建设、早达效。
完善配套功能。大力发展“高铁枢纽经济”,加快园区总体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实行“多规衔接”“多规合一”。突出路网连接,改造、提升站前路、物流大道,南接明珠路,北连北京路,使高铁枢纽与开发区无缝对接。实施明星路、上海路、永兴路改造工程、明星支路维修工程、兴达路、纬九路、佳丽支路及东方绿洲两侧支路绿化及亮化工程、骨架河北端驳岸工程。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邻里中心建设,确保盐海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建成投运。
优化要素保障。严把项目准入关,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四意见一报告”制度,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用地集约“三集”原则,集约高效用地,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加快引进技能人才、高端人才、前沿人才,全力服务企业用工,确保年内引进产业工人300人。强化开投公司实体化经营,提升融资能力,提高运营实效,确保年内经营性收入达10亿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二类口岸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仓储物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态提升。
强化民生福祉改善
紧扣全面小康目标,主动顺应群众期待,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大力加快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新增流转面积2000亩,新增设施农业1500亩、稻虾综合种养2000亩。深化与上海光明米业集团的合作,高标准建设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钟庄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为市四星级示范园区。以“两试点一治理”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抓紧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升土地和各类资源产出效益,提高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水平。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回头看”,确保全年不发生返贫人口。积极实施口河、刘岑等村农房改善,搬迁728户拆除6万平方米,宅基复垦面积430亩。加大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加大高铁、省道沿线环境整治力度,6月底前完成双马生产场地修复工程。加快农村绿化建设,年内新增成片造林500亩。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化婚丧礼俗整治,坚决破除大操大办、散埋乱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不断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大力办好民生实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双城同创”成果,持续开展常态化集中整治。着眼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确保群众“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养融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综合体,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注重文化惠民,常态化开展“杂技周末剧场”“淮剧周末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社会文明新风尚。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推动“网格+警格”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普法增效年”活动,大力推进法律“六进”工程。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突出金融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全面帮助企业破圈解链。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化解,严控新增债务,压降债务成本,确保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实现“双降”;加大担保代偿资金和借款清收力度,确保按时全部清收到位或司法执行终结。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自查、行业检查、专家核查和政府督查,切实消除隐患。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法治信访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符阳光 徐龙
图为开发区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加快农业现代化。徐龙 陈玉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