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外防输入成为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月21日,建阳镇卫生院接到县卫健委的要求,承担全县第二医学观察隔离点的重要任务。医院立即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大会,并在工作群里发布招募志愿者公告。
“我报名,我年轻!”“我家孩子大了,家里没啥事。”“我愿意当志愿者!”……工作群里的请战声此起彼伏。已在高速公路卡口执行检测体温任务一个多月的杨冬梅和95后的张智涵也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找到院领导,强烈要求批准她俩到隔离点一线参战。
3月22日一早,杨冬梅、张智涵完成信息采集和身体检测后,戴上N95口罩、防护帽、护目镜,脚上套上鞋套,“全副武装”进入观察隔离区。她们深知自已责任重大,绝不能有丝毫疏忽,否则全县疫情防控将会前功尽弃。她们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对新进人员的接待,严格按工作流程操作,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身体状况评估、指导消毒、信息统计报送,建立一人一册档案。
“你好,测量体温时间到了,请您戴口罩开门拿体温计。”观察隔离点先后接收89人。她们每天身穿防护服,楼上楼下穿梭往来。防护服一穿就是3个小时以上,脱下时早已大汗淋漓,摘下口罩和护目镜,脸上被勒出一道道印痕。在隔离点里,必须24小时值守待命,没有假期,也没有倒班、轮休。夜里刚躺下,又有境外回湖人员进驻,她们立即起床,忙着接收、检测等工作,每天睡不到五六个小时,但她们辛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
陌生、封闭的环境让有些被隔离人员很不适应,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心情烦躁,在给他们量体温时语言不友善、行动不配合。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俩都会耐心解释,做好心理辅导,尽最大可能消除被隔离者的紧张、烦躁情绪。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经常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天凌晨,住在505房间的一名红码人员陈女士,打电话说她姑妈在弥留之际要见她最后一面,哭着请求让她回去。杨冬梅、张智涵放下电话,立即起床来到陈女士的房间门口,安慰她,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又是一天夜里,503房间吴先生的儿子突发高烧,杨冬梅、张智涵随即到场,指导吴先生对小孩进行物理降温,她俩一直站在房门外陪着。
杨冬梅、张智涵主动请缨参加防疫一线工作,从阜建高速卡口到进入集中隔离点,她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两个月,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管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