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今年10月份以来,县政协按照省市政协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试点工作,切实把协商议事室建成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
结合上级要求和县情实际,我县科学编制方案,分三个层面推进协商议事室建设,充分发动各界委员、各方人士、各块条线参与协商议事,拓展参与面,扩大影响力,提升执行力。一是县直层面,计划建设文艺文史、社会事业、城乡建设、工商财贸、群团、台侨民宗、农业农村等8个界别协商议事室。阵地上,依托界别委员之家阵地,根据界别特点,对应相关的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直通车协商。人员上,注重吸收相关界别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利益方代表参加。内容上,在县政协和相关部门党组织指导下,将界别的意见诉求和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方面平等议事、友好理事、协商成事。二是镇(街道、区)层面,每个镇(街道、区)建设1个,共14个协商议事室。阵地上,依托镇级委员之家,围绕所在镇中心工作、民生热点问题等,对应镇属单位、住镇单位和村居,定期开展面对面协商。人员上,除委员和镇机关、单位相关人员外,注重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和乡贤代表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参加。内容上,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在镇(街道、区)党委指导下,按程序确定议题,和相关方面协商,求同存异,化异为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村居层面,以3~5个村居为单位,前期计划试点建设8个协商议事室(县城和镇区各4个),待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阵地上,依托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型社区,对应所在村及相关单位,定期进行零距离协商。人员上,以住镇县政协委员、村居干部、农村老党员、老教师及社会贤达为主体,统筹县直相关界别委员参加,兼顾利益相关方代表。内容上,侧重围绕村级重大事项、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等具体事项,按照镇、村党组织部署安排,和相关方面协商,推动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据悉,我县规划中的协商议事室都已启动,有的在物色场地,有的在现场设计,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开展活动。在推进中,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目前已初步建成了6个界别协商议事室和5个镇级协商议事室,其余界别、镇级协商议事室正在抓紧建设,同时谋划8个试点村级联合协商议事室前期准备。已建好的协商议事室,围绕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文化建设等方面课题,开展3次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面上全面推广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李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