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图为宝塔镇人大代表到农户家中宣传动员农房改造。
“能入住这么舒适的房子,真的要好好地感谢代表们。”这是笔者走进宝塔镇裴桥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宝塔镇县镇人大代表之所以能获得农民群众如此高的称赞,就是他们争相当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三大员”,真心实意为农民住房拆迁改造解难题、办实事。
当好“宣传员”
裴桥村是宝塔镇率先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的试点村。为配合行动,该镇人大把该项工作列为代表发挥作用的落脚点,鼓励县镇代表积极参与,展现作为。3个多月的时间里,代表们以“户户到、全覆盖”的办法,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工作,做到“四个摸清”,即摸清户数、人数;摸清常住户、老人户、候鸟户、空巢户;摸清房屋建筑结构、年限、面积;摸清农户对房屋拆迁改造、安置到集中居住区的意愿。同时,把拆迁改造的政策规定、补偿标准、安置条件等一一向农民“交底”,最广泛地争取群众参与和支持。县人大代表周克亚针对一些农户恋土情结较重、思想一时想不通的实际,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凭着一双“铁脚板”和一张“婆婆嘴”,挨门逐户反复与农家人算好拆迁改造经济补偿增值账、享受集体村庄公共服务账、对国家贡献账等,算得农家人一个个笑逐颜开,全村先后拆除农房620多户。
干好“服务员”
该镇县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尽心竭力为拆迁农户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县人大代表、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张妍根据一些拆迁农户过渡性安置房难找的实际,发挥自身接触面广、人头熟的优势,全力帮助采集临时住房信息,使10多个农户得到了妥善安置。有农户对临时住房比较挑剔,要求住房宽敞、采光条件好、生活设施齐全、出行便利等。张妍先后10多次到集镇看房,终于找到一处符合该户临时居住条件的房屋,使其顺利搬迁入住。镇人大代表王斯廷看到一些老人户存在腾空搬家难问题,借用自家兄弟的电动三轮车帮助搬迁,一件件家具物品从家里搬出来,装上车码好,到达目的地再一件件卸下来,搬进房里摆放,有的户一次搬不完,还得搬二次、三次。他天没亮就出门,深更半夜才回家,衣服全被汗水湿透,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心头,称他是庄户人家改善住房条件的“模范志愿者”。
做好“监督员”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该镇人大代表主动担责履职,对裴桥村新建集中居住点,按照省城乡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施工图纸,实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全程监督,力争让每一个拆迁农户住上舒心房。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朱立军,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周锦相,镇人大代表、港口村水产品养殖大户李容成等,从居住点奠基到分房到户,基本每天都到工地上转一转、看一看,对每幢房子用了多少砖瓦、水泥、砂石料等了如指掌,甚至浇筑圈梁、立柱使用的钢筋产地、型号、根数也能说得一清二楚。老农朱文国说,代表对我们庄户人家集中安置房建设,比自家建房还上心,建筑质量“杠杠”的。在拆迁农户入住后,该镇代表又及时向镇政府、裴桥村提出加强集中居住区长效管理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并迅速落实,组建成立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居规民约、文明创建等常态化管理举措,确保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杨加勇 朱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