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图为吕斌正在阅读材料。
他19岁参加革命,多次出色完成战斗任务,在渡江战役中,更因战功卓著被授予“渡江模范”;他以“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为目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全国粮食行业首创“四无粮仓”;他离休后,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和老干部工作,终年不辞劳苦、不计得失,为培养教育好下一代发挥余热。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县粮食局原局长吕斌。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老兵。已是98岁高龄的吕斌,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热情招呼记者,向记者讲述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我县建立马厂粮库,吕斌担任县马厂粮库首任主任。当时的马厂粮库原是地主庄园的旧房,历经战争创伤,是在一片废墟上,通过16名职工的清理、修建而成。吕老提出“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口号,带领全库职工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勤俭办库、管好粮食。1954年初,学习余杭县“无虫”粮仓的经验,提出灭“三害”、创“四无”粮库的计划。
“当时,虫害、鼠害、雀害、霉烂就是最大的‘敌人’,我们重点以‘防’入手,加强粮情检查,做好虫害防治。”说起这段岁月,吕老侃侃而谈,“白天,采取掏、剔、括、扫、嵌、堵、刷的办法捉虫;夜里,不睡觉观察鼠踪,用鼠夹、鼠扑、鼠笼和鼠药扑鼠灭鼠。另外,对虫粮曝晒后,趁热过筛后再进仓,根除虫害。那个时候,粮食进出库,都是靠工人肩膀扛,扛多了,工人的肩头都是一片红肿,皮破血流。”
略作停顿后,吕老继续说道:“遇到下雨天,人家都是往室内躲,而粮库工人却是往风雨里冲,爬上粮囤顶上保护粮食。为给粮食降温,许多同事连春节都不回家,利用数九寒冬低温天气,靠人工在傍晚将粮食运出仓外,次日一早又运进仓内。”
为保证粮食安全,吕老和全库职工日夜坚守。后来,马厂粮库经华东局和中央粮食部检查验收,3500万斤粮食无虫无霉。在全库职工的不辞辛劳和艰苦努力下,该粮库成为全国唯一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库,其经验做法被国家粮食部在全国推广。1956年4月,吕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英会,还被推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据吕老介绍,1956年4月,县政府成立“四无”粮仓办公室,开展“学马厂、赶先进”的无害虫、无质变、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竞赛活动。1963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四无粮仓”先进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3年,吕老从县粮食局局长位置上离休后,把离休后的人生之路,定格在关心培养青少年、帮助服务老龄人的工作岗位上,终年不辞劳苦、不计得失。据了解,吕老离休后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的荣誉证书就达50多本。
“关心下一代首先要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培养青少年的根本点和归属。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方式可以多样。”从调研中,吕老总结出关心青少年正确的方法:运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纪念日为活动载体,建立老同志革命传统报告团和校外辅导员,每年选一个主题,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跟关工委的老同志,先后共举行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100多场,举办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110多场,全县2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
吕老从1986年起担任县粮食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狠抓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建设,坚持阅文学习日、支部生活日、文体结合日“三日合一”制度,每月21号集中学习中央最新的方针政策,汇报各自的思想情况,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锤炼党性。“除了定期集中学习以外,我还经常采取走访、座谈、交心等形式,了解老同志思想动态,及时疏导思想有疙瘩的同志。”
吕斌,这个有着近8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用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展现了一名优秀退伍老兵的时代风采。
杨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