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谱写教育发展新华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教育篇
建湖日报
2018-09-30
图为建湖高级中学美丽校园。陈玉柱摄
时下,走进城乡校园,随处可见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现代化的实验楼,师生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40年。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创建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建湖教育内涵,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幅水乡教育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教育机制改革,全力加大县乡两级办学力度,及时调整布局、改革结构,有计划地撤销、整合中小学,充分保障义务教育,并加强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通过新建、改建、拆建、加固、添置设备等举措,全县各学校校容校貌日新月异。
陈德山是一名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深有体会。“我刚做教师的时候,校舍十分简陋,很多墙体都有裂缝,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一到下雨天,学生就要挪桌子,躲着屋顶的漏雨。雨停以后,操场也得一个星期后才能活动。”陈德山说,现在不一样了,教学楼基本都是现浇板,跑道都是塑胶的,还有硬质篮球场地。要是放在40年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教学条件真是太好了,就拿我女儿就读的城南实小来说,学校设计意识超前,布局安排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整洁,育人氛围浓郁。”学生家长徐娟说,这就是一座现代化校园,仁爱楼、仁爱剧场、乐学楼、慧学楼、博学楼、致远楼、行美楼错落有致。在这里读书,孩子舒心,家长放心。
据了解,我县先后新建建湖高中、上冈高中、县一中、城南初中、实小北校区、实小南校区、育红小学东校区等学校。整体新建高作初中、沿河小学、宝塔小学及县二实小向阳校区等学校教学楼。完成恒济初中、冈西小学等学校教学楼加固工程。对冈西初中、冈东初中、冈东小学、九龙口小学等学校生服楼进行设施配套。为沿河初中、芦沟小学、实小北校区等学校建设塑胶运动场,全县各学校校舍焕然一新,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场所保障。我县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新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促进多媒体教学与教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设备,以动画、影片、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目前,全县上下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在40年的历程中,我县强化自主创新、放大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放大优质资源,加大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法、课改经验、教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输出力度,实行龙头校与被帮扶校捆绑考核,推动同步发展。实施品牌学校拓展行动,坚持城乡兼顾、全学段铺开,筛选、确定一批品牌学校培植对象,在创新管理、课程建设、名师培养、学生素养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实现品牌学校城乡全覆盖,量与质同步提升。
强化自主创新,在全县各中小学推行“弹性离校、延时服务”举措,主动承担学生课后服务责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实践、融合等能力。在初中,推行每校统一时间、分段分学科,每个班级安排1名教师跟班,学生独立高效完成作业。在小学,邀请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参与管理,保证学生在校完成80%的作业,余下时间自主参加双语阅读、艺术及体育等社团活动,活跃身心,培养兴趣爱好。自主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成初中阶段“E教E学”和小学阶段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等,邀请名师录制课堂实况上传到教育资源库,为广大师生免费提供网上教学服务。
推进合作办学,实施建湖中学与海安中学、建湖中专与江苏联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品牌优势和课程优势,不断丰富优质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选择。我县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智能制造学院”,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五年一贯制大专,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积极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湖分院”。
近年来,我县始终将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研究中、高考招生考试改革,牢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明确改革目标。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让全县教师的晒课形成常态,抓好“三格”课堂建设,打造精品课堂。积极开展“同题异构”研讨课、“送教到校”观摩课、“异校执教”交流课等多形式教研活动,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评选高效、优质课堂,促进全县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创新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开放周(日)活动,向社会和家长发放听课证,让家长走进学校,贴近课堂。扎实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注重点拔、引导、启发、唤醒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老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道德品质等对求学阶段的学生影响尤为重要。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我县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稳步提升师资素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召开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会议,举办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发挥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作用,让广大教师时刻紧绷“廉政弦”。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利用暑期组织全县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在县城学校组建支教团队定期到薄弱学校交流帮扶,利用市、县名师工作室和乡村教师培育站培养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组织县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到南师大集训,邀请教育专家名师来我县开设专业讲座,推荐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通过民主推荐、校长提名等办法,定期遴选年轻同志进行集中系统轮训,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县将认真践行教育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充分彰显教育普惠性,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教育发展的红利。”县教育局局长刘士川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