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部门动态 > 详情

电视变迁折射美好生活

建湖日报 2018-09-11

  编者按:从9月开始,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全县开展“我家这40年”征文活动。连日来,广大市民踊跃投稿,多角度、多侧面回望40年的家国变迁,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本平台从今日起,开辟“我家这40年”专栏,选登征文来稿,敬请关注。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跳舞,天天变花样。”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电视。别看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它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对电视的第一记忆,是1981年村里买回来的第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那天下午,男女老少挤到村前的一块空地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那台小木箱式电视机。一阵忙碌后,电视亮了,村支部书记赶紧旋转电视机上的频道按钮,几个村民小组长也不停地旋转着一根竹杆,上面有电视天线,一边转一边大声喊:“现在清楚不?”直到有人应答:“有人影啦!”村民们很激动,也很纳闷:这个“小木箱”里面怎么会有人,还会说话?但都一声不响地盯着看。可是好景不长,一阵晚风吹过,图像声音都没了。再调,要么有声音没图像,要么有图像没声音,没办法,最后所有人扫兴而归。后来,生产队买了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全队人简单吃过饭后,便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有的人一直看到电视上出现“再见”两字才罢休。那时候我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家里也有了电视机,醒来后总是怅怅的。
  1993年,我的梦想终于成真,家里有了第一台17英寸上海产“飞跃”牌电视机。母亲在赶集时买来一种叫电视“彩色片”的东西,贴在电视上,尽管画面有些花,但影像五光十色,真是好看。一时间家里来客倍增,我家简直成了放映厅,每当左邻右舍意犹未尽离去后,父母总是连夜忙着收拾着残茶剩水,虽然累些,但很自豪。到了1998年北京开亚运会的时候,电视在我们村基本普及了,许多人家都有了彩色电视机。电视节目也逐渐丰富起来,频道越来越多。大概1999年年底,镇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到半年,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了,电视画面更艳了,频道也增加到28个,新闻、科学、军事、戏曲,要什么有什么,电视成了一个囊括天下的“万花筒”,把我们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了。
  细细想来,我家与千千万万家庭一样,经历电视机从无到有、从小尺寸到大屏幕、从黑白到彩色、从接收无线信号到接入宽带的过程,节目从单调枯燥到丰富多彩,现在甚至还可以自选、回放,用WIFI连上手机,还能看自己录制的视频。
  4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机的变化不过是这宏大乐章中的一个小小音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