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部门动态 > 详情

引得长江源头活水来——我县聚力服务推进全市“一桶水”工程建设纪实(下)

建湖日报 2018-08-30

  “好消息,好消息,本月31号,新水源地建湖支线贯通,我们也能喝上跟盐城市区一样的优质长江水了,这样的民生实事真正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想到每天一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是长江水,喝上的是放心水,心里就美滋滋的。”8月23日晚,在县城好人广场,市民王先生、刘大姐和一群朋友聊着新饮水工程的话题。
  “一桶好水”,民生所盼、民之所需。作为盐城市委、市政府头号民生实事工程,历经16个月48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今年6月30日,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主线正式建成通水,优质长江水流进盐城。作为其中的一条“幸福支线”, 为了80万水乡人民早日喝上长江水,我县紧跟大市区的步伐,分秒必争、协调要素、保证质量,全力推进新水源地建湖支线工程,确保8月底顺利通水。
  聚力推进“一桶水”工程建设,建湖支线与主线同槽铺设部分、沿永建线建湖支线部分高质量完成任务,完成11座顶管井浇筑并沉降到位,完成14座倒虹过河和3座管桥过河施工,22座排气阀井和16座排水阀成功安装。目前,支线与县城南水厂管道已连接,6道共1.1公里顶管全部完成,正对通水管道清洗、消毒,进入设备调试及试通水阶段。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靠前服务,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为“一桶水”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县主要领导定期检查工程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通水扫清障碍。
  8月21日上午,记者在建湖支线颜单镇三虹村10号过河管道冲洗现场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相互配合着使用一把长长的“钥匙”打开出水阀门,随后,管道内的泥沙等杂质顺着水流通过排水管排出。“当排水管排出的水变清澈后,就代表管道冲洗干净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京杭大运河的水已经到达建湖,管道内冲洗的水正是来自新水源地取水口,管道冲洗消毒完毕后,长江水还要进水厂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后,才能流到群众家里的水龙头。”
  管道清洗、消毒,长江水再处理……工程越是接近尾声,越要细致入微。县水利局局长陈远立介绍,“建湖工作组从严做好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按要求对管道进行施压。有时在夜里达到规定压力,工作组及时赶到现场,会同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一起记录数据,确保管道无渗漏现象。同时,对管道冲洗、消毒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为顺利通水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喝上“长途跋涉”、来之不易的长江水,凝聚了各个工作组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这其中包括县相关镇区和部门。“天气最冷的时候,我们在勘查线路,忙着清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天气最热达到38度的时候,我们的工人顶着烈日,精准测量,铺埋管道,奋战在项目一线,为的是让大家早日喝上长江水。”县水利局副局长周寿田回忆说。
  工作难度大,拆迁工作更需要耐心细致做好。建湖段及建湖支线共拆迁63户,迁移线杆800多根,青苗赔偿1043亩,借用鱼塘590亩,拆除桥梁18座,涉及农户1500多户。建湖支线途经恒济、颜单、高新区3个镇区,共拆迁31户。迁移线杆400多根,迁移各类管线15处,借地360多亩。
  “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是第一要务。”建湖工作组成员刘国军说,“我县2016年3月份启动水源地工程拆迁等相关工作,可以说面广量大。自工程启动以来,建湖工作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农户,挨家挨户宣传,让群众了解、支持这项重大民生工程。遇到问题,我们会同相关镇区及部门第一时间解决,绝不延误时间,确保如期顺利通水。”
  饮用水安全是每个老百姓都关心的事。近年来,我县把城乡安全供水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来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我县形成管网全覆盖的安全供水体系,建成苏北县级首家二级化验室,实现城乡供水户户通,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网运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为准确及时维修提供技术支持,打通从源头到水龙头安全供水“最后一公里”。
  如今,建湖支线即将通水,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城乡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