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补齐短板为关键, 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报告解读之三
建湖日报
2018-08-04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不断注入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大力提升现代农业
解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要扭住现代农业发展这根弦,深化农业改革,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报告指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在特色化、绿色化、高效化上持续发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由强调亩均产量转为强调亩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智能化追溯、品牌化培育,大力推广稻虾轮作等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不断扩大建湖大米、建湖青虾、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冲浪鱼等品牌效应,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发挥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载体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工商资本,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水平。稳妥推进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改革,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抓手,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利润二次分配等形式,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增值收益。
关键词:积极打造美丽乡村
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充分调动起全县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向前进,让美丽乡村更有品位、更具活力,载得动乡愁,托得起梦想,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报告指出,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抢抓乡村振兴窗口期,驰而不息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大力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加快提升农民住房条件和农村形态面貌。扎实推进整村撤并试点工作,坚持政策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市场运作和行政推动相结合,有序实施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土地复垦,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政策,确保年内撤并一般村庄83个,通过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2895亩,11个新建集中居住点完成主体封顶。农村集中居住点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省委娄书记在全会报告中指出,苏北地区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不重视解决,等中西部地区通过扶贫搬迁等措施实现脱贫后,苏北就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既点准了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也点明了时间节点。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整村撤并试点工作基础上,抓紧推动新一轮整村撤并、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要明确时间节点,农村居住形态的改变要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同步。按照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加强村庄规划研究,精心维护村庄肌理,倾力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置,加大河塘疏浚、岸坡治理,集中清理乱堆乱放,推动村庄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向农村覆盖,着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引导群众崇德向善、积极向上。
关键词: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解读:推进脱贫攻坚,为广大群众谋幸福,是县委、县政府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要把握时间节点,夯实任务责任,集众智、汇众力、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建湖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报告指出,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要求,持续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村逐户逐人落实扶贫措施,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年内4275户8380人实现脱贫。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快建设设施蔬菜、瓜蒌种植、花卉苗圃等一批立竿见影的扶贫项目,积极推行“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扶贫模式,通过吸收入股、订单帮扶等措施,帮助低收入农户与产业发展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联农带农增收致富。聚焦因病、因残致贫群体,进一步强化政府兜底保障功能,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民生实事,做好五保户、低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低收入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想方设法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结合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广泛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积极盘活资产资源,总结推广村集体在村庄撤并、退宅还耕中实施增减挂钩,在农业生产、土地流转中发展服务经济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增加村级积累,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