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推行稻田综合种养助农增收
建湖日报
2018-06-28
日前,记者在建阳镇西尖种养结合农场看到,绿油油的秧苗堆放在田地里,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进行人工插秧。110亩连片田地,为什么不采用机械化插秧,却选择传统人工插秧?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农场主徐建和。
“这不是简单的水稻种植,而是稻虾共作,就是在水稻底下套养小龙虾。”徐建和指着水面说,“小龙虾在水稻下面爬行,需要较大的稻间距,而市面上的插秧机满足不了间距要求,所以我们采用人工插秧。” 据了解,这种种养模式实现了水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虾稻共生,既可以增加小龙虾产量,又能提高水稻质量,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比传统种植收益翻了两番。
我县南部地区塘口资源丰富,为鼓励农户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改变传统稻麦轮作、单一莲藕等种植方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2018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稻(藕)田综合种养,对新发展连片稻(藕)田综合种养基地给予资金补助,大力发展稻(藕)田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稻(藕)田综合种养推进过程中,我县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和科技帮扶力度,切实为稻(藕)田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县水产局定期组织种养大户赴盱眙、金湖、湖北等地,学习小龙虾综合养殖方式和龙虾加工技术。为提高种养户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我县结合种养户需求,科学制定方案,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专家答疑、养殖户交流探讨等方式为种养户讲解专业知识。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县先后邀请省市专家授课10多次,发放《稻田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小龙虾高效养殖致富技术与实例》2000余份,对全县所有种养大户进行了轮训,有效提高了稻(藕)田综合种养水平。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助推家庭农场发展,今年,我县结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对大成、昌林、兰鹏等家庭农场进行资金扶持,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正源创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推广项目,为稻(藕)田综合种养“领头雁”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和政策的带动下,一批从事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专业大户迅速发展起来。江苏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专业水产养殖技术团队,向县内及周边县(市、区)养殖户进行技术服务。江苏润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盐阜虾田稻”有机米的品牌效应,加强“场场合作”“场农合作”“场企合作”,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动生态有机大米向深加工发展。位于芦沟镇东升村境内的虾稻共作项目在规划时就融入旅游元素,在四周田埂上建设木质走廊和廊顶,并配套钓台,吸引游客垂钓,将稻(藕)田综合种养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我县稻(藕)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8万亩,藕田养殖面积3.2万亩,500亩以上连片养殖基地16个。稻(藕)田综合种养正在由单一种养向科技服务、休闲垂钓、苗种繁育、生态农业等领域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