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县,积蓄发展竞争力——我县全力推进工业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湖日报
2018-06-19
6月的建湖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日前,记者走进东西发动机配件、圣金特汽车配件、贝肯锂电池材料、般若LED封装、5D智造谷等重点项目现场,采访全县项目建设、产业转型的新亮点、新成效。所到之处,项目现场一片繁忙,处处呈现快建设、促投产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我县紧扣“产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计划,扎实抓好项目、企业、服务等重点环节,突出全产业链招商、全要素供给、全方位服务,主攻重大项目,强化载体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实现工业振兴,核心就是要抓产业。我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中新特产业项目占比达60%。特色产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石油装备产业去年出口同比增长50%;节能电光源产业完成向LED转型,总投资26.8亿元的般若LED封装项目全部建成后市场占有率将居全球前十、全国前三。通用航空产业龙头项目通用机场投入运行,被列为国家(区域)级10个核准审批的通用机场之一、全省8个产业支撑型通用机场之一。积极策应市“一部车”战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韩国东西发动机配件、圣金特汽车配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应龙防眩显示屏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防眩目强化玻璃生产企业。同时,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化改造提升,加快突破一批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优质前沿产业项目,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建湖智造水平。
我县牢固树立“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以项目的新突破引领发展的新跨越。紧紧围绕石油装备、节能电光源以及通用航空、新能源等新特产业,始终突出全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重特大项目、高精尖项目,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放大产业集聚优势。今年,我县深入推进“产业项目载体突破年”活动,从4月1日起,组织开展长三角驻点招商“百日竞赛”活动,重点对接昆山企业家联合会、长江流域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协会;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精准定向台湾各同业协会,实施专业化招商、敲门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提升型、补链型产业转移项目。今年已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5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个。
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研究出台“聚力创新”8条政策,突出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去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荣获首届品牌江苏建设“金风奖”,石油装备产业、节能电光源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品牌培育基地,建成县级层面唯一的国家级石油机械检测中心,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强化要素供给,大力实施“智慧建湖”“资本建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鸿达智联管控、创迈达智能工厂、国瑞机械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等20个“两化”融合项目,成功组建“1+4”政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园区经济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县明晰功能定位,强化集约节约,不断提升园区载体特色化、生态化水平。按照“集聚集约、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与载体资源,形成以县开发区、高新区“两区”为龙头,以各镇中小企业园为补充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园区等级创建,完善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全年确保建成市5A级园区5家、4A级园区11家。完善“六大产业平台”功能,加快开发区、高新区邻里中心建设,推进园区服务中心、政务平台、商务平台“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新建一批众创空间、电商物流等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始终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打造最佳投资地区的重要抓手,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常态化开展“两服务”活动,全面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各项举措,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去年共帮助企业招工8485人,为企业提供应急过桥资金19.3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多图联审”等审批制度改革,设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三证照”办理时限实现“2441”目标,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