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成为工业振兴强劲支撑
建湖日报
2018-04-2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统一到建设“强富美高”新建湖上,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新时代 新风采”专栏,全面展示全县各地、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征程中的新实践、新成就。
4月23日,记者走进5D智造谷项目现场,一座充满智能气息的现代化工厂呈现在眼前:展示厅内,循环播放着5D智造谷项目宣传片,让每位前来参观洽谈的客户了解全新的共享经济模式;智能车间内,数百台“沈机”制造的i5机床整齐排列,被租用的机台正加紧生产,为客户争取更多效益、创造更大价值。
“新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有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撑。建湖是全国百强县、制造业大县,产业转型呼声高、需求足。而沈机拥有‘i5’,拥有让传统制造变智造的能力,基于这些因素,加之当前苏辽对口合作的机遇,使得沈机与建湖在产业上摩擦出合作的‘火花’。”5D智造谷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引进5D智造谷项目,是我县策应“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进“智慧建湖”建设,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经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乘着这股有利东风,2018~2020年,我县将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技改覆盖面达90%以上。其中,2018年引导推动100家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技改。
做大5D项目,释放5D效能。5D智造谷项目去年7月正式签约,投入2.83亿元,打造“一基地六中心”,为全县企业提供i5智能机床及自动线、辅助设备,为入驻企业提供租赁经营,同时沈机利用自己研发的WIS车间管理系统、ISESOL云平台,对上下游客户及产业进行整合,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为全面快捷的增值服务。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智造谷已入驻会员企业10多家,意向在谈的企业还有10几家,达成合作的企业可以在智造谷生产经营,也可将机台搬回公司生产,形式多样,方便灵活。”据悉,今年5月份入驻智造谷的企业,前3个月免设备使用费用,减少公司投入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智造谷的吸引力。智造谷二期新建标准化厂房3.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500万元,采取“独幢厂房+成熟企业+i5智能设备”的模式,进一步招引产业项目,形成集聚规模。
“沈机i5机床推行个性定制化服务,云平台智能实时监控,任何细节都了如指掌,它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作为初创业的青年,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厂房、设备,入驻智造谷是我明智的选择。现在我只负责生产,其余的事情都交给沈机,智造谷让精益创业成为可能。”……海特、天华、久和、明利胜等入驻企业对5D模式表示由衷赞美。
宣传5D项目,形成辐射效应。项目建设一年来,前来参观、考察的不胜枚举。如何更好宣传发动,最大程度发挥5D这一“智能宝贝”带动辐射效能?今年以来,县经信委联合县高新区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家家到”活动,宣传推介5D智造模式,让企业零距离体验智能制造流程,感受智造的“与众不同”。同时,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建湖),借助i5机床及5D模式,经常性组织智能技术培训,实现校企常态化互动交流,为智能制造培养更多人才。
依托5D项目,招引关联项目。“5D本身是一个产业项目,更是很好的平台性项目。”县经信委负责人说,“围绕5D项目,我们一直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奔赴国内外重点行业领域,宣传建湖制造业发展特色、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宣传5D智造谷,让更多客商被建湖智造环境吸引,从而考察建湖、投资建湖、发展建湖。”
从制造走向智造是发展的趋势,更是转型的必然选择。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成为我县工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东华公司投入800万元建设智能设备联网,将生产线上的所有智能设备与网络联通,实现在线监测、控制、处理,使生产过程处于随时监控状态。曼杰克公司投入2000万元建成智能制绳车间,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稳定高效的MES、ERP、WMS等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车间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水平。铭星公司建设全智能云台控制系统,实现对远程设备在线仿真、在线监控、在线修改、在线启停。华祥公司建设一体化加工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产品研发和管理机制,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全县拥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5家,鸿达、克胜等企业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国瑞、东华获评省级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县开发区获评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县高新区获评省“两化融合”实验园区。
持续推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今年,我县千万元技改项目总投资6.22亿元,1~3月份已开工17个,当年计划投资4.76亿元;1~3月份完成投资865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8.2%。智造不停歇,发展快步走。今年我县实施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排定当年计划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50个,其中重点推进金洋高铁轨道减震系统、华隆达高档机械加工等1000万元以上技改升级项目25个,推广应用高性能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装备,优化改进工业流程和组织方式,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产品性能和功能再开发。实施智能车间培育计划,重点实施“四个一”培育计划,打造鸿达公司1个“智慧工厂”,创建10个智能车间,引进100台工业机器人,新增1000台高性能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等自动化装备,力争在今年年底规上企业智能装备应用率达65%以上。